-
《2015年度300问:心理》读后感_1000字
(2019-10-02 09:30:08) 读后感 -
《2015年度300问:心理》读后感1000字
摘#读书打卡#
解决我们内心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一半的意识忍让,而将另一半埋葬
焦虑感是内心变强大的过程中谁也逃不掉的经历。
没有人可以在不牺牲自我成长潜力的前提下,去让自己对情绪和感受免疫。
因为每一天的努力,都让自己比昨天拥有更多乐趣和底气
唯有你自己内心的平庸,才是毁掉你人生的平庸。你内心的平庸,就是你失去追求卓越信念的那个瞬间。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我后来遇见过一些高考状元,这些人多年之后往往不愿意被提及自己是「高考状元」这件事情。谈起来的时候,大家常常说:因为别人只能看见我的「光环」,再也看不见我这个人了。
对于包括我在内的那些人而言,那么在乎赞与评论,本质上都是自尊水平低的表现。
父亲对你的伤害意味着「亲密的人是会伤害我的」,伤害与亲密之间画了等号
Scars only show us where we have been,
疤痕只让我们看到我们的过去
they do not dictate where we are going.
但无法指引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身体,很多时候记住了曾经的伤害,会留下记忆。当我们面对同样的情景的时候,身体里储存的记忆做出的是对过去事件的反应,而不是如今你渴望亲密时希望自己展现的那份柔情和投入。
人与人之间总是需要距离的。
面对这样一个人我们能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 真诚一致;
· 无条件积极关注;
· 共感理解。
因为对方真诚地表达了自己,我们愿意给予回应;
咨询师会跳出家庭局部的角度,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每个成员,特别关注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如控制、合作、情感、责任)。家庭系统就像一个小「太阳系」,每个成员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也受到其他成员的引力牵扯。
如果对权力的感受过度强化的话,会形成一种权力主义人格。这种人格把世界看成是丛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斗争,要么被别人控制,要么去控制别人。权力主义者的人格是极度不安全的,权力主义人格者容易把关系看成你争我夺、非此即彼的斗争,这让他充满了不安全感。
根据心理学研究,在性别刻板印象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父亲对孩子有突出的影响。如果父亲的缺失,孩子要么在性别个性上柔弱退缩(童年早期),要么在自我控制上冲动叛逆(青春期)。
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一个合理信念的树立「让别人理解自己,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一个合理期望的养成「即使我表达了自己,别人不一定会理解自己」,以及时时刻刻接纳自己的准备。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