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读后感_700字
(2019-08-13 07:16:17) 读后感 -
《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读后感700字
感悟:
过多的选择反会增加选择成本降低幸福度。其实要保持幸福感很简单,只要心怀感恩,管理好自己的阙值,凡事不强求就好。
笔记:第一部分 自由重组
越来越多的选择权预示着越来越强的自主权,但同时使我们的生活愈加繁琐,徒增不必要的时间成本。
第二部分 操控行为的因素
1. 明确目标:峰终定律(最终体验记忆),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心理账户,禀赋效应,边际递减效应。
2. 两种选择者类型:最大化和满意化
第三部分 行为背后的心理学解释
1. 自主权与幸福感
自主权所带来的幸福感服从正态分布:随着自主权的增加,幸福感增强;一旦自主权越过某个零界点,选择就变成了烦恼。此外,幸福感和金钱也是这种关系。事实上,幸福感函数和多个变量值相关,例如社会关系、宗教信仰等。值得注意的是,幸福感的维护需要时间,但花费过多的时间反会降低幸福感(paradox)。
2. 机会成本
当选择过多,选择者会逃避;心情不好也会做出糟糕的选择;人们会考虑机会成本,稀释幸福感。
3. 后悔
预期性后悔和决定后懊悔;反事实思维:make an opposite assumption 在往好想和往坏想中找到让心灵平衡的点;不作为惯性:为弥补错过带来的后悔而选择什么都不做。
4. 适应
新鲜感的刺激后便是漫长的适应期。选择时不仅图一时爽快,还应考虑适应的平淡。
5. 比较
比较会产生期待,重点还是管理自己的阙值。
第四部分 明智的选择
1. 集中精力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2. 成为选择者,而不是捡拾者
3. 做一个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
4. 别太在意机会成本
5. 做不可逆的选择
6. 感恩
7. 不后悔
8. 为适应做好心理准备
9. 控制过高的期望
10. 避免社会比较
11. 把选择限制视为解放而非束缚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