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穿越百年中东》读后感_1400字

(2019-08-23 20:20:56) 读后感

《穿越百年中东》读后感1400字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和中东的交集是认识一个约旦人(当时他来华参加一个研讨之类的活动,我是team的翻译),零星的朋友口述的土耳其、巴基斯坦旅行见闻,零散的永远充斥着各种冲突的文章新闻,以及以色列的技术和他们让我崇敬的奋斗史。
最近算是系统得看了不少中东的书,颠覆了一些自己以前的认知,譬如:
1,正义的话题。这个话题本身就比较争议,不同人对某一件事经常会站队,但在一个像我们这样几十年和平发展的社会,正义似乎还算是有统一标准。
不过在中东,这个标准因为太多不同政党、宗教、派别而有不同,并且事态复杂到压根不能用“正义”来评判任何一方,而这经常是国际社会尤其美国干预中东经常用的词语。连ISIS也会认为为了建立伊斯兰国的梦想自己才是正义,或者那些残忍举动是无可奈何的必要,也或是对于异见者的正常杀戮哪怕是妇女儿童。我不能评判任何一方究竟正义与否,源于没有生活在那个环境里,也就无法知道从穆斯林兄弟会到ISIS是如何一步步升级,也因为新闻媒体以及有私心的政党有伪造和利用人们善心和引发民族主义情绪的历史记录,譬如小布什在启动海湾战争时利用了一个小女孩来引发美国社会对伊拉克的声讨,两年后有证据证明这个小女孩不过是公关公司的手笔。另一个例子是以色列,同情的人也不少,我曾读过一个公众号有关于以色列历史和建国的连载,这个民族确实多灾多难,不屈不挠引发人的崇敬,但是在中东,阿拉伯人普遍视其为敌人,除了宗教不同,除了以色列忽然抢了巴勒斯坦的地盘,当然这个地盘以色列也可以说历史上就是他们的,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回归之路尽管感人,却无所谓正义。一句话,中东地区最好别用“正义”来评价任何一方,就算用这个词评价了,最后我们依然会按照自身利益投票(我对之前姚晨说中国应该接受中东难民引发声讨的事依然印象深刻),这是我从本书学到的一点。
2,宗教带给人是幸还是不幸。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是种悲哀,不过现在发现,宗教带给人的不幸在中东地区更加凸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存,其下又存在各种分支,并且每一派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宗教夹杂着政治,再裹挟着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利益简直是一场大混战,中东如果要有出路,我自己认为一定是走世俗化道路,并且政教分开,否则任何一派上台,最终,无论是20年还是更长,仍将引发反对派的敌对。并且,我深深不赞同中国人没有信仰,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介绍中国人不是宗教的,而是伦理的,或者哲学的,春秋时期的各个哲学流派为我们行事提供了指导,只是其中有些部分不再符合现代,需要更新,我对于我们民族不是宗教的,带有一种释然。
3,关于“谈政治”这件事。我在学校时,非常默契得和台湾同学不聊政治话题,只有生活和学习上的交往。但是在和其他同胞相处时,经常会听到他们聊政治话题,经常的情况是一帮男同胞喝着酒插科打诨得聊国内国外局势,充满着民族激情,不过应该很容易的,席间碰上一两个政见不同者。政治这件事太复杂,首先谈政治不能畅所欲言,其次,和人的知识量和胸怀格局有莫大的关系,我就见过两个朋友第一次见面就聊对一个政党的看法,然后不欢而散,本来这种题应该是打分题,结果被整成了对错题。即使两个人的知识量一致,就像前文提到的以色列,同时兼具让人佩服和让人忌惮愤恨,但往往讨论的人必须站队似的。所以,我不聊政治,如果某个人说,我会默默得听,这似乎也是挺有意思的观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