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 ~ 1949(全四册)》读后感_800字

(2019-09-09 17:55:45) 读后感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 ~ 1949(全四册)》读后感800字

给个四星吧;
首先这本书其实是“伦敦新闻画报”翻译来的专刊,记录了近代中国的景象,文字报道不多,多数是插画和图片,所以读起来很快,我基本是浏览了一遍。
其次令我感到难过的是开始的部分,总会出现有关中国的珍贵古董,也可以说是文物展示或者拍卖图片和消息,下面一般也会附有收藏者的姓名或者收藏机构名称,还有拍卖的信息;这让我感到心痛的同时也不禁想问,既然称之为中国的物品,那么你们是怎么得来的?为何只字不提战争却称呼其收藏品,太冠冕堂皇也太肆无忌惮了。
然后就是在北洋政府时期的内战以及抗战时期的文章附图,能够看出作者和新闻媒体工作想要维持的公平和体面,可为了这样的脸面为何没有依据事实去做评价和报道,的确报道极少掺杂加入关于作者自己和媒体的看法,以示公正、多用通报式的口吻和语气来记录和解释事件,可事实是对于列强关注最多的就是特权和利益,以及中国的落后和弱小,对于日本感动的战争,极少用到“侵略者”的词汇,仍旧姑息,这也算是公正?
最后,在阅读中我又考虑到战争时期的新闻管制,不由转念一想,当时的新闻媒体和现在媒体有着天壤之别,在一定意义上仅是宣传工具的位置,所以也不禁释然。
其实读这本书之前的想法,只是想要借着这样的视角更多的了解近代中国的发生和变化。现在目的达到了,那么我也有了新的收获,视角也得到了更新和拓展。同时我也收藏了这个系列的其他几集,留待以后观读。
上面遗漏了一处就是在这本书中没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和细节,其实开始我是希望能够看到西方人对这一灾难的看法的,不过很遗憾提到的很少,基本是寥寥几笔,也许是因为这是画报的因素,不过还是蛮遗憾的。
最后就是书中关于当时民生和中国山川景色和文艺方面的报道还是比较中肯同时也很真实,一些摄影也很好的展现了景物的原貌,很不错。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