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_1400字

(2019-09-02 10:49:35) 读后感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1400字

这本小书不长,我却读了很长时间。一方面是最近事情多、心思杂,没认真读,反反复复影响了效率,另一方面,这本书本身的语言、表达的内容确实需要花费时间理解。

个人认为这本书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逻辑学的基本准备,第二部分是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逻辑学语言,第三部分讲的是一些常见的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和表现方式。

尽管逻辑学比较抽象,读起来有些费力。但它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丝毫不影响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比如在第一部分,逻辑学的基本准备中有一小节是有效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对事、对物的理解都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做到有效沟通就是要让歧义尽可能的少出现,要让每个人达成共识。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我们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十个人排成一队,从第一个人开始传递一句话,这句话传达到第十个人的时候,可能与第一个人的意思大相径庭。

就是说人与人在传递一句话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加入了主观的情绪,这就产生了错误和造成了以讹传讹。而这种结果可能并非出自本意,而只是在沟通中并没有严谨的有效沟通造成的结果。另外,也不仅局限于一句话,其他行为同样可能造成类似结果。

作者总结了一些有效沟通的原则:

1.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2.说完整的句子

3.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

4.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5.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将这些原则运用到生活中可以避免很多沟通表达的问题。比如我平时是一个很懒的人,体现在说话的时候专挑重点词语说,结果不熟悉的人理解不了我的意思。当孩子拿着一个玻璃杯子的时候,我说“小心”,就可能小心别把杯子掉到地上,也可能是小心别扎手。

而将主观看法当成客观事实,是儿童心理发育尚不健全的一种表现,他们经常将自己认为、自己理解的事情和大人说,可是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所以,孩子的话不能完全相信,这不是因为他们不诚实,而是他们的能力还没完全成熟。

除了生活中重要的沟通问题,学习逻辑学还可以让人分清逻辑与非逻辑,从而更深的理解理性与感性。

在工作和生活中,尤其是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非逻辑的现象。我想起我上学的时候,班上一个长得漂亮的女生,和一个老师撒娇的说:老师,您看我这学期好几门课都没及格,您就高抬贵手,让我过了吧!这时候,我旁边的一位同学就说:她说的不合逻辑啊,为什么她其他科目考试没通过,要求这位老师给她通过,她学其他的科目和这门课没有关系!我当时没说话,但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又觉得那位女生的做法也并非让我觉得不能容忍。根据这本书,我这样理解:这显然是一种非逻辑表现形式,它通过书中“以泪释过”这种方式,让老师对她产生同情心,像要糖吃的小孩儿一样,就是你看我这么可怜,就给我吧的一种心态。当然,这种表现经常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时候比较多,因为女性偏感性。另外,即便不是博同情,这个女生的非逻辑表现也悉数占尽。漂亮、撒娇、卖萌、装可怜,都是常用招数。尽管不合逻辑,但实际生活中依然威力十足。

虽然从小学至大学,课本里没有逻辑学这门课,但这门课是很重要的。他关乎思维、关乎理性,也关乎生活。甚至一些考试,比如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能力测试考试中,有一部分正是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测试。测试题目就包括了书中第二部分的逻辑语言。逻辑的语言是命题,比如最经典的三段论。

另外,我加了一个群,正在共同阅读一本《Beyond feelings》,有兴趣的也可以读一读。

这本可以作为一个学习逻辑学的基础,后一本更全面系统,算作进阶。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