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史幼波《周子通书》《太极图说》讲记》读后感_800字

(2019-09-23 06:55:52) 读后感

《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史幼波《周子通书》《太极图说》讲记》读后感800字

“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复礼,正是儒家修行的具体功夫。

在“批林批孔”的时代,这句话被批判得很厉害!是孔夫子的大罪状之一。那时的主流思想就认为,克己,就是把人性给克掉,不要人性;复礼,就是要恢复封建制度。实际上,“克己复礼”是从内、外两方面来体现儒家修学的方法。克己,是要我们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复礼,是恢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礼,实际上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大学》《中庸》都是从《礼记》中找出来、单独列出来的。《礼记》中还有很多历代推崇的经典,比如《儒行》《孝经》,等等。受过去扭曲教育的影响,我们以前都以为《礼记》,无非就是人际交往的繁文缛节。

其实,这个“礼”也有体、相、用之分。礼的本体就是“诚”,就是由我们内心的一念诚意开始的。而我们平时说的“以礼为貌”这类的东西,都是一些现象。比如宫廷有宫廷的礼仪,家庭有家庭的礼仪。礼的本质,还是从我们上次说到的,是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中来的。

“克己复礼”这一句,可以说是儒家的修行纲要。世间的万事万物,纷繁复杂,都是从乾道变化而来的。我们每一个个体在社会层面所处的位置都不一样,所以要找到自己当下所处的正位,找到自己应该有的礼仪和风貌。乾道变化,如果把我变到父亲的位置上,在孩子面前我就要体现出父亲的礼;把我变到丈夫的位置上,夫妇之间,我就应该尽丈夫之礼;变到某个社会地位上,也要尽到与之相应的礼。礼在现象上有高低尊卑,但是在心性本质上却没有差别。《论语》中讲“礼之用,和为贵”,处在不同的社会位置,就要遵从不同的礼法,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保证真正的和谐。

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把“诚”放在最本质的地方,外化而各安其位,各行其礼,和谐而不越位越轨,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会充满太和之气,就可以称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