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冤录:全景透视晚清八大案》读后感_900字
(2019-08-12 07:16:28) 读后感 -
《沉冤录:全景透视晚清八大案》读后感900字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如果不调查不研究,只通过教科书或大事记来了解历史,很容易陷入标签化、简单化的误区。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不是空洞的骨架。之前,一提到封建社会,一提到清朝,就先入为主的认为其统治者自私、政治黑暗、贪腐成风、百姓愚昧。虽然整本书总基调也是这样,但是在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到一些人性化、与现代思想完全符合的东西,比如对死刑的审核批准,与现代的死刑程序大体思路上一致;发生命案后,基层官员面临的破案压力,在现在公安民警身上,同样存在;在刑事技术方面,其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方面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在贪腐盛行的风气下,也有一些官员廉洁奉公……所有这些,都被我们的成见所掩盖。
没有严格合理的程序,仅靠良好的初衷、原则或个人的道德觉悟,是做不好事情的。清朝的法律,是中华法系的集大成者,其大部分原则、规定不可谓不良善,其最高统治者也普遍坚持着朴素的正义观,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冤案?读完这本书,我觉得问题出在有罪推定和程序设计。因为有罪推定,所以只要有一点蛛丝马迹,就锁定嫌疑人,首先认定他有罪,即使是再正直的官员,也不认为对罪犯进行刑讯逼供有问题;程序设计方面,其问题就更多了,首先就是办案时限不切实际,对于命案一律要求六个月办完,否则官员就面临罚俸、弹劾等风险,在这种压力下,就很难指望官员查清所有事实,并客观公正断案。其次就是侦查、检察、审判不分家,全部由县级官员一人担任。这样的话,就没有权力制衡,只要侦查完毕,基本上就定案了,其他的只不过走过场。
在这本书中,也看到了清政府组织方面的问题。虽然有完善的科举制度和官员任命制度,但统治者任命的官员,只到县一级,并且只有县官一人。那么大的区域,区域内那么多事,一个县官是不可能做完的,所以只能指望幕僚、书吏、胥吏,而这些人并没有俸禄,要养家糊口,只能在执行公务期间吃各种陋规,而陋规出自百姓,并且毫无章法。县官即使想整治,因为没钱,又因为离不开这些人,也没办法整治,长此以往,就失了民心。
总之,这本书虽然在说冤案,但通过冤案,也捎带介绍了清朝的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而且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故事引人入胜,是一本好书!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