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暇处才是生活》读后感_1600字
(2019-08-24 04:53:13) 读后感 -
《闲暇处才是生活》读后感1600字
梁实秋:《闲暇处才是生活》
基本上,人生的时光可以分做三份:其一是睡觉,其二是做事,其三是闲暇。
为什么睡觉是第一?因为一个人如果觉睡不好,其他两项也就等于痴心妄想。能吃能睡,是人生命的基础,这两个搞不好,就没有事业和生活可言。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如果成立,睡可以为地。吃吃睡睡,是生命的天地。睡觉的时间远比吃用的睡觉多,屈指一算,一天二十四小时,标准是要睡满八小时才能保持健康。这不是我说的,说科学家的研究结论。
睡好比吃饱更重要。没有精神没有力气,吃不好,睡一觉起来多能恢复一些生机。吃得再饱再好,睡不好,人很快会垮下去。现代社会许多精神疾病,多是由失眠造成的。据说人不吃饭仅依靠水可以活三周,人要是一周睡不好觉非疯不可。且很快各种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做事占了人又三分之一的人生时光。小时候是被读书学习占据,大了是被工作事业占据,老了没事找事也必须找一点事来占据。
君不见许多老人一旦退休,没有事可做,很快衰老下去。有一些所谓官二代富二代看似无事可做,你还是看错了,娱乐就是他们的事。比如旅游,比如赛车,比如嗨歌跳舞。如果你不让他做这些事,他会疯掉。
世上有一种特殊的痛苦,叫做无聊。
什么叫无聊,无事可做,百无聊赖。本来应该被做事占据的三分之一时光,如果被空置,人极度无聊,很快会怀疑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怀疑生活究竟有没有价值。无聊多了,怀疑多了,人的精神就走向颓废,走向毁灭。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一生未嫁,据说是个老处女,大半生蜗居于阁楼之上,不见人。但是她不是不做事,她写了许多诗,这就是她的事。这些诗很多非常精彩,甚至堪称经典。狄金森后来非常有名,和写《草叶集》的惠特曼齐名。二人一起,号称美国诗人中的双璧。
人做事,一方面是创造财富养活自己,二方面是体现个人价值。养活自己只是基础,重点是要能对于社会对于世界有所贡献,这个贡献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在整体人类中的价值大小。如果说人类这个概念太大,那起码也是对自己家庭的贡献价值大小,对于一个社区一个村庄,一个团队一个公司的贡献价值大小。
对于他人对于社会来讲,一个人睡了多少觉不重要,兴趣爱好如何也不重要,但在人生事业,在做事上有多少贡献很重要。睡觉和兴趣爱好,都是只涉及自我的事件。惟做事,涉及他人涉及社会,甚至涉及世界。
睡觉做事而外,最后的三分之一,即事一个人的闲暇。这个闲暇用来做什么?
主要是被兴趣爱好,恋爱及婚姻及其他林林总总的生活事件所充满。
其实睡觉和做事也是生活,但是有区别,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强制性,是不容你有太多选择的自由和太大反对空间的。该睡觉了,你控制不住,必然沉沉睡去。该做事了,你必须起床穿衣刷牙整理工具去做事。你当然可以不去,结果是一者让自己对自己绝望,二者让别人对你失望。做不好事做不成事多了,就自觉是一个废物,难免于绝望消停了自己。
惟闲暇是个例外,睡觉做事之余,这个时间完全属于你支配。你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只要不要侵害别人违法法律。多么可贵的闲暇,多么自由的时光。
人如果果然有对于自由的体会,闲暇即是。未曾闲暇的人,自然也就未曾自由,未曾真正的感受生活。闲暇完全被无限的选择充满,选择即自由。
闲暇处的时光,应该从容淡泊,应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应该没有重量而只有质量。体会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都需要这种接近于零重量高质量状态下的特定时间和空间。
或有人过于沉重,把闲暇过成了做事,就仿佛把书房或者花园搞成了车间。但是,闲暇的重要性,则又甚至直接决定了做事可以达到的高度。盖做事养生活,闲暇养心态。行动是思维之延续,心态决定一切。
比如下棋,做事是啪的一声“将军”,是换杀车马攻城掠地。闲暇则如闲着,看似无谓无求,行云流水的消磨时间,实则是雪泥鸿爪,最高明的布局过程。
是故凡秤局高手,必长于闲着。凡人生大成者,必擅于闲暇。
2017-10-6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