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读后感_1400字

(2019-08-21 14:10:11) 读后感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读后感1400字

下雨了。
黎明十分,半睡半醒之间,突然被淅淅沥沥的雨声以及时不时轰然而过的飞机轰鸣声所吵醒。翻身打开手机一看,时间才是早上六点,离我起床上班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
有点睡意昏沉,却又难以入睡,就这样迷迷糊糊熬到了七点半。
起床,洗漱,拿好行李,踏上了上班的路程。
现代工业社会带来了丰富到难以想象的物质生活,人们想要的什么都有,甚至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厂家也有各种营销方法吸引你的主意,拉你上钩,但是分工精细化的工作却让人难得有闲暇功夫享受一下生活,或者是照顾一下自己的闲情逸致。
你只有付出自己的体力劳动或者是脑力劳动换取收入,继而养活自己,养活自己家人,并留存一点积蓄,为未来的房子、车子做准备。
这个时候的你,还有什么时间谈论自己的爱好、享受一下生活。
有人说,工作与生活两者是可以兼顾的。我不以为然,两者兼顾就代表着你一个都不能做好。在某些时候,你只有放弃一点东西,才能收获到另外一点东西。
当你贪心想两者都得到时,或许两者你都可能失去。
有时,我会羡慕那些游历者的生活,因为他们可以体味不同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可以开拓视野,看到甚至是理解不同种族之间的习性。
不过受限于客观条件,我也只能是通过他们的眼睛看看中国之外的世界。
我平时不太喜欢看关于外国历史、社会的相关书籍,因为缺乏代入感,我不曾在那里游玩过,也不曾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他的历史、文化、传统之类的我也不曾了解,那么我又如何理解他们冲突的原因,历史的真相了。
很早之前,我试着看过《光荣与梦想》,但是刚刚翻了几十页,我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了,因为书中记录的生活离我太远,我并没有任何好奇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如何。
不过许知远的这本书不一样,因为书中有时会讲述生活在那里的中国人同本地人之间的差别或者说矛盾,这一点我是十分好奇的。
非洲的中国工程师和本地人、印度中山大学的历史与现在、剑桥现在的中国留学生同百年前的传统,它们之间的矛盾深深吸引着我,到底导致了这些不同的发生。
是五千年泱泱大国的蛮夷心态,还是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莫名自信,亦或是各种宣传之下导致的狭隘观念,或者是帝国崛起之间所遭遇的地缘政治。
这些或许是原因所在,又或者都不是其真正原因。
作者在书中一直经常讲述的一个词---传统。说起这个词,我相信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它的意思,但是当我们细问这值得是什么时,有很少有人可以讲述出它的定义以及它所代表的意思。
中国的传统、剑桥的传统、不丹的传统。不丹的传统是对个人生活的优先考虑,经济发展放在次要位置;剑桥的传统是对理性以及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中国的传统是什么?
这一点我不知道,我也没有彻底思考过这个问题。
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动荡不平使得我们没有继承到前人的观念,我们总是讲究非黑即白,没有灰色、犹豫地带。我们有时讲究打倒一切封建余孽,有时,我们又热衷于各种国学、中国文化。
但是,什么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了?汉字?孔子学院?春联?春节?
这个问题太大,我也难以回答。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不过这条路都是有着标志可以寻根溯源,但是几十年后,当我们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又怎么去引领世界了?
这个问题我时常会想起,但是其结果却总是让我很悲观。
集体化的政治氛围,一元化的声音,浮躁的社会心态,流行的反智主义与盲目的拜金观念,这些东西怎么奠定强国的底蕴了?
创新是一道政策就可以创造的吗?技术的突破是投入千亿资金就可以砸出来的吗?
我对此表示怀疑。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