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读后感_1300字
(2019-09-30 22:36:33) 读后感 -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读后感1300字
看学佛的人写的东西总让可以让我心静下来,比别的文字都对我来说更有力量,比如陈坤、扎西拉姆多多....还有许巍的歌词。杂志里看见许巍的采访,说他受弘一法师影响很大,就找来看。他的书里讲经记录多,文言文不多,好理解,而且因为他出家前丰富的人生经历,总觉得他说的话比单纯讲佛经更接地气。读完虽然依然佛缘不够,不能深信净土一类世界的存在...但自己的净心修行是这几周以来读李叔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先抄简介:
弘一法师,即,李叔同,1880-1942。
大家其实都知道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就是李叔同的诗。可能我们小学音乐书里他出现过更多。出家前的李叔同是:
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年轻时留学日本学习艺术。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读后感:
佛法也许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缘深信的,季羡林研究梵文和佛经几十年,依然不信佛,读他的《说佛》我也读不进去,我对梵文没有一点兴趣。我也无缘相信往生到哪个世界哪片净土...但李叔同的《说佛》我就能听进去,开着听书,反复听也能听进去,其中语言本身的美感也是一大因素,这些都是触动我让我能记着常念的话:
“一念净心,花开遍世界”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其心湛然,唯是寂定”
即便有很多佛法说的我还不能相信,但我总信缘分,也信红绳带来幸运一类的事情,因为我总觉得人一辈子就这几十年,缘分无论是真假,它总是美好的,即便是糟糕的境遇,当它们作缘起,不也可以更从容咩。所以为什么不信呢~信一信,生活因为有更多念想而更有趣,一生能有几个本命年,信一年红绳,就有一年特别的快乐。没人能说清楚缘起缘灭的真假,何必再纠结。这些日常迷信和对清静的喜欢...让我喜欢这些佛性的书...
学到最重要的是关于自己的本心。
- 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无不尽知尽见”。虽然不必相信诸鬼神,但要知自己。所作所为起念动心自己知道。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独坐防心。
- 不嗔。“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学了嗔这个字,以后这都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修行。结怨无助于解决一切事,反而令自己心生烦恼,何必起嗔心与这个世界生气呢。
- 心定。应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万缘惧放下。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敬守此心,则心定。定火功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知事少时烦恼少”。修行人心中无事叫真工夫。净念相继则不间断。因定才能生慧。
- .......
最后记几句书里最喜欢的话: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
最可珍惜者,莫过光阴。希望自己得一日光景、一时工夫,都能修一颗清净心,定在当下,心不随境界流转,从容闲暇,珍惜一切缘起与缘灭。修行理解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时一刻常常念想太难,唯有慢慢学习与自己与生活相处。[可爱]
2018.04.18(未遁入佛门时记........)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