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悖论13》读后感_1200字

(2019-10-01 21:40:41) 读后感

《悖论13》读后感1200字

很喜欢诚哉这个角色,他的离去有些令人难过,而重归现实世界的“相忘于江湖”,也让人怅然若失,但如果还携带着另一个世界的记忆,反倒是逻辑上的不合理了,不过是人情而非理性的期待。
第二次P-13来临时,活下去的人依然活下去了,而在那之前死去的人,现实世界也没有重新活过来。
虽然P-13的“悖论”设定多少有些令人难以费解,但这个故事却让人不仅没有虚幻之感,还有着强烈的真实感。挖空地下导致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道路毁灭,饿到令人崩溃时盗取集体食物的行为,希望破灭时的自暴自弃,艰难前行身体上的疲惫和精神上的折磨…常常一边看一边想着:“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虽然遇上这样宇宙“开了个玩笑”的灾难可能性很低,然而心里却似乎很清楚:“我一定不是诚哉那样的人。”
最令人感到艰难的,莫过于感染流感的那一段,一行人在没有医药物资的情况下,发现了另一个奄奄一息的生命,是置之不理,还是救他一命?
或许是因为这一救,老爷爷去世了,接二连三也有人感染了,但大部分人最终还是熬了过去。
这过程中作者反复与我们纠缠着一个逻辑:“众人意志是否能高于一人意志?”正是因为不能,才没有抛弃重感冒还是黑社会的河濑,而也正是山西下决心“送走”老奶奶,才为众人争取了更多活命的机会。
不管是主动牺牲,还是被迫放弃,不管是有没有意识的状态下,这个看似可以让很多人回答出“高尚”答案的问题,在社会和秩序被毁灭时,是无解的。如果没有诚哉这个中心人物也就是“一人”的坚持,这段故事又会有怎样的走向呢?而若不是冬树“一人”的冒险,又会拿到药,救众人于垂死之中?
一人和众人,智慧不是永远站在哪一方的,时间,地点(或者说空间),还有最复杂的人情,永远纠葛在其中,结果永远是未知。或者说,结果永远在众人与个人的博弈和协调中,矛盾地前行着。
“原有的世界毁灭了,原有的秩序也就不复存在,必须建立新的秩序。”
新的秩序,自然是以活下去为宗旨的。然而在每一次的化险为夷里,都能看到人类社会原有秩序的影子:组织、协作、信任…,新秩序只不过是将原有秩序中最隐含也是最基础的部分“生存原则”无限放大了,但只有“生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信任,有组织,有协作才能真正生存下去,哪怕是在不得不牺牲团队成员的情况下,也是出于“环境被迫”、“牺牲者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而非团体内部的厮杀,正是有这样的“旧秩序”,才能让“新”秩序运行下去啊。就像诚哉提出的那样:在未来,不光要生存,还要延续人类的子嗣,不断繁衍下去。也就是说,不能只求生存,还要建立新的社会,活得更好。
人类之所以可以实现现代社会的成就,私以为就是人类哪怕环境再恶劣、德性再倒退,有些基本的内核,早已在世代的流传中融入了人类的血液之中,支撑着人类社会,不断繁衍向前。
诚哉离去了,这个“救世主”一般的存在,在结局“重归理想”之后,“适时地”消失了,这是作者的布局,但何尝又不是一种自然的宇宙规律,一切总有始,亦有终。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