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油画的故事》读后感_1000字

(2019-09-05 13:24:42) 读后感

《油画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为什么油画总会有人体?用艺术的眼光看问题任何亊物都是艺术》

一、

“油画为什么总会有人体?”这个话题好比这么多年来,常常有女人问我:“为什么在画家笔下从来没见过男人的人体油画?”这个话题,也好比女人一提到画家,都会说“搞艺术的男人心都很花,还好色”。而这个定义,都是建立在她们每每看到画家笔下的女人人体油画上。

油画为什么总会有人体?”,这个话题,我们首先都已经肯定了这就是艺术。任何艺术家,即便小说家、舞蹈家、摄影家,她们所要创作的作品里,都展现了作者对作品情感的倾诉、倾注、倾心。她们寻找创作的源泉,始终不会寻找那些枯燥无味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便一幅静物,即便摄影家镜头下的风光摄影,一草一木,在她们的眼睛里也都是有生命的东西。这正如说“用艺术的眼光,去看任何一个亊物都是艺术”。

艺术家的情感都比常人要丰富的多,想象力也丰富的多,否则她们和正常人也就一样了。

好比一把尿壶倒挂在墙体上,当尿从那个尿壶嘴流出来,正常人都会感受到很恶心,但是,到了艺术家眼睛里,或许就会给那个流出来的尿,联想为瀑布。这就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么,油画为什么总会有人体?还都是女人的人体。在美学课题上有个“错觉美”、“不对称美”说法。哲学中讲“看待任何亊物都要用发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眼光去看,要“一分为二”的去看(换位思考看)。但是,偏偏绘画的构图,尤其平面设计上(广告画面的设计、书刋杂志封面的设计、工程装修造型的设计,建筑设计)往往恰恰最忌讳的就是“平等”、“一分为二”的设计。即便有一分为二的设计,但是,设计师也会通过色彩的冷暖关系(色彩心理学)及线条的粗细或不同的材质来调整这一视觉上的“平等,一分为二”的关系,所谓的“黄金分割法”就是这个道理。

好比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几根柱子的设计,就是采用的是错觉美设计。因为柱子高,人的视觉又是自动对焦,都有个透视点,人立在地面上由下往上看,越看,柱子的上端也就越细,这是一个透视原理。但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错觉”效果,给柱子下端的直径小于上端直径。这样人民大会堂的柱子在游人的眼睛里也就更加雄伟了。

而人体,偏偏是女人的人体,正是女人全身都在不均匀的状况下,产生特定的艺术美感。这样的艺术美也是世界上,一切艺术中最美的天然艺术品,连女人自己原本也都没发现她们的人体是那么的迷人。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