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读后感_1000字
(2019-08-23 13:01:09) 读后感 -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读后感1000字
大卫•休谟底线竞争论中写到“每个人身上都有幸福因子,有一种力量阻止它们聚集在一个人身上,在行业身上也同理,这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作为领先者的美国有领先的产业和技术,但这种优势也会被廉价劳动力所抵消。
法律的完善一步步地改善了工厂工人的工作条件,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中国实行义务教育,明令禁止雇佣17岁以下的童工,也多亏了世界活动家,工厂里的机器再也不用8岁的儿童来操作。这也打破了书一开始的抱怨——全球贸易使得无数第三世界儿童被迫在工厂超时工作。雇佣童工也从100年前的司空见惯变成人人喊打。因为近几十年设立的国家标准,由于糟糕的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造成的棉尘肺已被根除。教育的普及以及机器的完善使得错误使用机器而导致机械致残致死的惨痛事件不再发生。国家对工作时间,加班制度,最低工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限制,一切都在往变好的趋势发展。
但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抛了出来——自由贸易会导致环境变差吗?这一言论的出现主要由于以下原因:t恤上面花里胡哨的塑料印花的主要原料是邻苯二甲酸盐,它的作用是使得塑料变得柔软柔韧。可它会给环境带来可怕的负面作用——它很难被分解,接触这类物质的动物会产生生殖障碍,性器官畸形,生育率下降的后果,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贸易究竟是地球的朋友还是敌人呢?一方面,更加自由的贸易促进生产产品的工厂搬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工厂,污染转移到较为不发达的地区,他们的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价格低廉t恤的需求增加,使得工厂回避清洁能源,转而使用污染较大的传统技术生产:t恤消耗大量的化学原料,通过食物链聚集;棉花消耗大量的杀虫剂,造成土地污染;运输消耗大量的汽油,造成空气污染。全球贸易发展促进收入的提高,发达国家为了获得较高的环境质量愿意付出得更多,所以也流传着一种说法:贫困国家不被污染,中等收入国家污染最严重,发达国家环境经过治理再次变得干净。
总而言之,自由贸易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有利于较贫困国家使用这些清洁能源技术,有利于发达国家消费者能够去影响贫困国家科技的选择。如果没有全球贸易发展,公司就没有动力去采取更严格的标准去生产和发展。所以说,我们面临着环境的严峻挑战,但经济全球化不是造成恶劣环境的原因,而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