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魔山(上下)》读后感_1400字

(2019-09-16 18:55:27) 读后感

《魔山(上下)》读后感1400字

说《魔山》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严重同意。说《魔山》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应该会很多人同意。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
小说主人公汉斯,大学毕业后在开始工作实习前,从家乡汉堡来到瑞士的达沃斯高地旅行,顺便看望在肺部疗养院休养的表哥,预期在山上逗留三个星期。然而,三个星期快结束的时候,汉斯不料自己肺里染上了湿润性病灶,遂决定延长在山上的休养时间。这一延期一晃就是七年。
小说共有七个章节,但是,故事的发生并不是以时间的平均流逝而各占据一个章节。事实上,作者用前四个章节的篇幅详细描写了汉斯上山的预期逗留的三星期的生活故事,用前六个章节在讲述汉斯在高山上最初一年半的生活。作者有意识的拉长最初的疗养院生活,在故事快结束时又故意模糊汉斯在山上的时间,甚至有五年的时间,汉斯的生活被切割掉甚至忽略掉而成了空白的概念。
到底是什么让年轻有为的青年留在了高山上呢?湿润性病灶还是爱情抑或是他的人生导师塞塔布里尼。汉斯是被迫留下的还是积极自愿地留在山上的?看《魔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两个问题。七年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是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若是没有去达沃斯旅行,汉斯可以成为一家大型造船公司的工程师,然后通过家族关系结识上层社会的千金小姐结婚生子。但是,在那座遥远的与世隔绝的高山上,汉斯被一个有夫之妇的俄国女子所吸引,被意大利的共济会会员塞塔布里尼的人文主义所吸引,他不愿离开,甚至在表哥放弃疗养毅然决然地下山时,汉斯都丝毫没有动摇地坚守在山上。你可以说这个德国年轻人堕落了,不思进取了,甚至是走火入魔了。总之,汉斯尽情地享受着高山上舒适闲散的生活,接受着人文主义者的教导,思恋着遥不可及的俄国少妇。
托马斯·曼在《魔山》里淋漓尽致的描述了没落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们的颓废腐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这些人不仅在身体上有疾病,精神上更是病入膏肓。在达沃斯的那家国际疗养院里,病人们一日五餐,除了吃饭,最重要的事就是量体温和裹着三五层的毛毯躺在长椅上胡思乱想。很多人评价汉斯是背德主义者的代表。相比于先上山休养的表哥的肺病,汉斯的寒热症简直不足挂齿。而表哥每日都盼望着回到军营为国效力,以至不顾医生反对而下山,后来病情严重返回山上后死去。相比表哥军人的热情和勇敢,汉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胆小鬼和伪善者,自私,虚伪而胆怯。就像他的人生导师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塞塔布里尼说“汉斯是个生活中令人担忧的孩子”。
《魔山》以前只是听过,却并不熟悉。这一次,看完唯一一个感悟:人的精神真的很容易被环境摧毁。人,如果长期处于一种病态的环境当中,很快自己也会跟着生病的。不管身体是不是健康,也只有精神的强大,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如果精神病了,那么身体不久后也会被打败。
历十日从托马斯·曼的《魔山》里逃出来了。曼博士着实是费尽苦工,尽呈细节,搭建了魔山。曼通过魔山里变异的的“时间”控制着讲故事的节奏,也让读者感受时间的拖曳和瞬息匆匆。诗性的细节,古典的戏拟,无处不在的象征,思想反复的探询散现在魔山整体的结构之中。辩证复杂的争论和求而不得的情感迷恋以及问题儿童自我成长诸问题,曼都没有给予明确的解答,一切都是悬而未决的交给了角色和读者自己。
今天把这部经典推荐,原因只有一个:年纪和阅历都增长之后,回头看,我们是否还迷失在魔山。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