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_1100字
(2019-10-09 12:46:46) 读后感 -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100字
其实盛唐只有四十年,
幸而美与时间长短,数量多少无关,昙花只一现,一首《春江花月夜》足够成就一个张若虚。
谈唐诗绕不过李杜,只是谈的人太多,无论再说什么,都有拾人牙慧的嫌疑。
杜甫像祖父,通身儒气,不怒而威。小时候能骑在他脖子上看戏,长大了是敬多于爱的疏离。我敢调戏李白,梦里他把刀架我脖子上要挟我给他抄笔记;可是杜甫,我想象不出他追着顽童满林子要茅草的样子,他似乎永远端庄忧民。
至于李白,我服气安史之乱时,他六十好几的老人家仍要买马从军的少年心。当然,最后摔断了腿又是另一回事。
文章憎命达,作为读者,我有些许残忍地喜欢看到作者身世惨苦。
一个人倘若执着于精神世界的构建,要么是源于融入骨髓的热爱,要么是被现实世界彻底抛弃。
李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些变态,他与后来的苦吟派作诗,都有几分逼上梁山的味道。守着皇孙的空名,拖着羸弱的身体,即便少年成名的过往繁荣,朝廷拒绝他,俗世不留他,他只能写诗。他的诗里也只有自己,绝望至变态,幽奇至诡异。燕池唱过他的《苦昼短》,曲风凄诡,但是好听。
突然想到,《诗经》也不过是一本抄歌词的集子。
李商隐就比李贺温柔多了。义山是个有丁香愁怨的少年,他的无题像江南梅雨,暧昧,缠绵,缕不清。
义山诗里,八句有四句在用典,后人诟病他有炫技之嫌,私不以为然。他用典雕琢迹少且流淌真情,他善用典故,那是艺术对他的教养,他未曾辜负。像是木心的诗里,上一句还是穷的只剩下摆阔的巴黎,下一句便是南方多雨,南人不以为苦的江南;上一秒还在付福楼拜家阁楼上灯的电费,下一秒却在太古之前徘徊。你不能怪罪他引经据典,艰奥深涩,你只能怪自己道行不够,修行未果。
夏目漱石也有趣,可是就着注解,《我是猫》也只能一知半解;与日本古代神话故事不熟,读芥川龙之介的时候,我只能望洋兴叹,不求甚解。
真正炫技的是韩愈、白居易。
白居易最喜欢拉着元稹一起唱和,我先吟个一百律,你再回咏一百律,次韵相酬,蔚为大观。韩愈不同,专写奇丑,落齿,鼾睡,恐怖,血腥,总之往变态的方向以奔腾之势发展。
至于元白诗派和韩孟诗派的成就如何,私以为,他们抱成团,一个李白吊打足够;大概这就是人才与天才的区别。天才醉酒信手拈来,人才先组建个文学团队,再设立创作理念,而后进行实践,又或者像是苦吟派,两句三年得。
何必。
孟郊跟着韩愈写了那么多的丑怪的诗,也只记得《游子吟》;白居易最满意他的讽喻诗,再传唱的是《琵琶行》;至于苦吟诗人,格局可怜小气。
所以喜欢初唐,少年都有执剑沙场的豪情,他们通达时务,身上有活在人间的烟火气。幼稚是真的幼稚,可是不妨碍我喜欢。
下定决心不走学术之后,再看书又是另一种心境。一些私论,不正统,无体系,纯主观。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