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喻世明言》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3 20:40:48) 读后感

《喻世明言》读后感1100字

花了好长时间,总算看完了,四十个故事,比我想象中的要精彩,茶余饭后看看是有滋有味的,总得说来,大概有三点感悟如下:

第一,故事情节不同,道理相同,结局相似,充满伦理道德的味道,尽管情节跌宕起伏,但结局总是好的,体现了古人对因果报应和结局圆满的期望。有的虽然情节不堪入目,有的行为甚至毁三观,但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我们应该要站在那个年代的角度,以那个时代人的眼光来阅读分析做事做人的道理,而不应该仅仅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给予道德的评判。

第二,道德与法律取向,并不总是相同,有时候依法办事,却破坏了道德,有时候符合了道德,却违反了法律。例如官员为了伸张正义,自己也偏袒了罪犯,放纵了罪犯,例如“金玉奴帮打薄情郎”,薄情郎毕竟实施了推人下水,属于故意杀人,但最后却也不了了之,夫妻关系反而好了,县官倒也偏袒遮盖了。甚至在有故事里,官员为了冤案得以平反,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判案或者主动去贿赂上级来影响裁判。在德治与法治之间,人治的特点非常明显,符合封建王朝治国理政的特点,规矩是政府制定的,但破坏规矩的往往又是政府官员,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只要结局是好的,制度就是好的,而程序则显得非常次要了,不管美好结局的产生是否存在违反程序规定的成份。

第三,关于佛教的因果报应,我有不同看法。因果报应体现了人们对正义和邪恶的处理态度,但与佛法佛理不能混同。书中许多故事涉及到了人的前世今生和来世,但为了转世转运,让人选择死了再投胎,我觉得不好,因为一时的为人,一家的寄托,一世的责任,如此轻率,给身边人带来的伤害是无穷的,他们毕竟是无辜的,这样的思想和做法,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自私的,是万万不可取的,生命的重要要远远大于其他,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言轻身。蝼蚁尚且偷生,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佛家对生命也是看重的。今世生命的过程是用来修的,这是对前世事债的身受和偿还,也是对来世命运的积累和争取。如此这般为了投胎而随意轻身,今世过程没有修完,前世的事债没有完了,来世哪有好的命运?投胎转世是改变命运的过程,但不是命运好转的工具,如此滥用,这是歪曲了佛家导人向善的本意。所以书中的内容,表面上符合封建伦理道德和因果报应观念,其实遗害很多。这些故事或者说这一类故事,最大的缺点就在于此。佛家文化导人向善,如果仅仅局限于是为了成佛成仙而不择手段,则就是误入了歧途,会给人造成不好的启发,所以看看就好,古代名著不一定或不见得都是好东西,也有很多糟粕在其中,这又回归到了我一开始说的,茶余饭后消遣而已,体会好的东西,不可过度学习参照书中人的做事做法,也不可以此作为做人的准则。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