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培根随笔》读后感_2300字

(2019-10-02 05:01:10) 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2300字

一直喜欢读名人传记或者个人色彩十分鲜明的散文。其中又有两种是非常感兴趣的,其一是跟随这个名人一起积累的短篇,读一本文集就好像读了一个作者的一生,既不需要读厚厚几十本的系列作品,也不需要耗费心力去整理文集编年排序,一本书就是一个人,读起来十分舒服,这种类似于《曾国藩日记》。另一种是作者临终前的散文集,因为这往往是作者到了年老时候回忆一生所形成的喃喃絮语,虽然驳杂,但是更像是对一生经历的总结。而其中更重要的是大文学家往往都是一些有趣的人,这样的一生所积累的道理,就更显得珍贵了。比如说奥古斯汀的《忏悔录》,又或者是这本《培根随笔》。

读这本书的时候大概猜想了一下弗朗西斯·培根的一生。首先他应该是一个贵族,毕竟十六十七世纪应该也只有贵族能学着著书立说吧,而且书中提到了许多贵族式的培养方法,比如《论旅行》中提及每到一个地方需要带领一个对当地风俗了解的仆从,这就明明白白是贵族的口吻了。其次他应该受过许多波折,因为只有在困顿的时候人才能清醒的反思自身,而且整本书中《谈厄运》可不像一个没受过波折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并且为人所嫉妒,不然对于如何避免嫉妒不会有这么高的心得。最后他应该是一个在官场或者职场里混得很不错的人,不然是不会好意思来畅聊《谈高位》《谈宗教统一》的。

果不其然,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位及英格兰大陆官,授予奥斯本子爵的大贵族。1561年生于贵族之家,其父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而他后来比他爸爸还要混得好),1573(12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12岁的我们在读六年级)。1579年父亲病逝家道中落,生活陷于贫困。但他偏偏是个厉害角色和幸运儿,因政见于新王相投,1602年被詹姆士一世授予爵士,自此开始了19年平步青云的官场生涯。1621年被指控贪污受贿,监禁于伦敦塔内,并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又可谓身败名裂。这样的一生,确实已经足够用来说点什么,或者给后世留下点什么。

而《培根随笔》这本书于1579年开始出版,出版的时候只有10篇,更多的文章是1625年修订的(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这样的话,这一本书可以算得上是培根丰富人生的一个句号。这本书里,培根一共谈了58个话题,有关于真理、宗教、友谊、爱情、嫉妒、死亡、教育等等诸多类型,并且还有一些“本我”与“自我”的影子。这本书里可以看见一个小心翼翼的政治家,一个受教良好的贵族青年,一个常常反思的思想家,和一个既浪漫又实际的中年人。就好像看知乎“你有哪些道理后悔没有早知道”这样的段子,但是这些段子集合成了一本书,形成了一个整体,因此而看到一个人如何规避着生活的风浪,如何整理自己的管理哲学,如何面对真理与生死,再如何成就一个足以称道的人生。

摘抄一些经典的句子。

1.所以所罗门(古犹太国国王)有言:“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可挽回,明达之士则着眼于现在和未来;所以对往事耿耿于怀只是和自己过不去而已。——《谈报复》

2.一个人念念不忘报复,就等于让自己的伤口开裂,否则,它会自动愈合的。——《谈报复》

3.用平实的语言来讲,幸运产生的美德是节制,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从道德上讲,后者更富有英雄气概。——《谈厄运》

4.父母的欢乐藏而不露,他们的悲哀与恐惧也是这样。欢乐他们无法说,悲哀和恐惧则不肯说。子女使他们的辛苦变甜,也使他们的不幸更苦;子女增添了生的忧虑,却减轻了死的记怀。——《谈父母与子女》

5.毫无疑问,妻子和儿女是对人道的一种修炼。单身汉虽乐善好施,因为经济比较宽裕,但另一方面,他们却更心狠手辣,因为很难唤起他们的温情。——《谈结婚与独身》

6.恨世者的惯技就是叫人上吊,但却从来没有像泰门那样在花园里种一棵树叫人上吊。——《谈善与性善》

7.如果你要让一个年轻人做一次小范围的旅行,时间短还要见识广,你就必须这样去做。首先,如上所述,在他动身之前必须学一点该国的语言;其次,上面同样说过,他得有一个了解该国情况的奴仆或者家庭教师。他还得带一些描述他要去旅游的国家的地图和书籍,这对他了解该国情况帮助甚大;他还应当写日记;不要让他在一个城市长时间的逗留,时间长短该视该地的价值而定,但不可太长,不仅如此,他在一个城市里逗留之际,让他经常变化居住地点,在该城市的各个地区都要住一住,这样对结交大人有好处。让他不要尽和本国人厮混在一起,而应到他访问的国家的上层人士聚会的地方用餐。变换旅游地点时,应当求人引荐去结识他要去的地方的名人,以便让他在想参观了解的事情上得到帮助。——《谈旅游》

8.渴望的东西少,恐惧的东西多,这实在是一种可悲的心态,而帝王的情况一般都是这样。——《谈君权》

9.贪快求捷是做事时最可能出现的最大危险之一。——《谈快捷》

10.一般来说,减少小开销比汲汲于小收入要体面一点。一个人设立开销项目时,应当小心谨慎,因为开销一旦起头,就要继续下去,不过在一生不会再来的事情上,不妨大方一点。——《谈花销》

11.一个人孤陋寡闻就会疑神疑鬼,因此人们应当用博闻广见来根治猜疑,千万不可将它闷在心里。——《谈猜疑》

......

其实类似于此类的名言警句还有很多,但是如果只是浮光掠影的看一遍摘抄,实际上和书本真正想谈的相去甚远。不妨拿来看一下。心浮气躁的时候疗效更好。

当然这本书由于时代和作者自身的原因,会有一些局限。比如地理上会出现一些十六七世纪的名称,立场也是站在男性贵族的立场,对于现在来说已经不太贴合,个人的见解也肯定有个人的局限性。

但这总归是一本还不错的书。建议睡前读一读或者找个空闲且无事的时间看看。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