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neteen Eighty-Four(1984)(英文版)》读后感_1300字
(2019-08-05 11:09:38) 读后感 -
《Nineteen Eighty-Four(1984)(英文版)》读后感1300字
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足够清醒、足够宽容,《1984》恐怕是一个重要的标尺。正如《1984》里所说,当过去给抹掉了,而抹掉本身又被遗忘了,谎言便变成了真话。蒙蔽是统治者天生的本领,对奥威尔而言,最大的谎话一定是,这是一本禁书。因而就有了熊逸在《孟子他说》中所说的话,“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奥威尔描述的世界并不是最可怕的,相反,最令奥威尔害怕的现实世界正是对人民思想的封锁,更是人民锁于牢笼而不自觉。
《1984》出版于1949,于是历史再次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这一年对于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在伟大天国诞生的年代,也诞生了一本伟大的政治寓言,也竟孕育着二十年后小说中很多情节都惊人相似的场景。虽然如今我们不再有个人崇拜达到近乎疯狂的状态,然而在脱离了魅力型社会之后,在看似理性统治的社会里,福柯所言的规训权力和奥威尔笔下的思想控制也仍然无处不在。
我们的社会必然是规训社会。规训权力强调等级分明、各行其是,恰好与我国的亲亲尊尊等级社会传统相吻合,因而人被监视和驯服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对身体的控制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工厂和办公室,刷卡制度和工作时间表让人俨然成为巨大机器上的齿轮,周而复始地劳作;军营里的严厉军纪,阅兵时的整齐步伐,也使规训权力所发挥出改造身体、提高效率的作用;而从小到大每个班级里的纪律委员、学校的教导主任,都扮演者监视者的角色,而其背后则以考试成绩为量化标准、以毕业证明为监视自行运转的保障;办公室的格子间和学生寝室或军营的熄灯不允许说话的规定,都是全景敞视建筑中保证被监视者“横向不可见”的体现;教室、商场里的摄像头——它是否开着完全不重要——也是监视的精妙技术;而如今流行的对网瘾少年的“魔鬼封闭营”,更是集所有的广义监狱机构的特性于一身——时间表、体能训练、集体劳动、心理干预——无不希图改造出驯顺的肉体。
我们也一直处于思想控制之下。文化审查和网络监管成为当今时代“思想罪”的审判官。不过,在改造思想方面,天国做得确实不如《1984》中大洋国那样彻底。核心党的狂热极权分子奥勃良的话特别透彻:“宗教迫害要根除异端邪说,结果却巩固了异端邪说。它每烧死一个异端分子,就制造出几千个来。因为宗教迫害在敌人还没有悔改的情况下就把他们杀死。他们所以被杀是因为他们不肯放弃他们的真正信仰。这样,一切光荣自然归于殉难者,一切羞耻自然归于烧死他们的迫害者。为什么是这样?首先是因为他们的供词显然是逼出来的,是假的。我们不再犯这种错误。在这里招供的都是真的。我们想办法做到这些供词是真的。而且,尤其是,我们不让死者起来反对我们,你可别以为后代会给你昭雪沉冤。后代根本不会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你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一干二净。我们要把你化为气体,消失在太空之中。 你什么东西也没有,不过这当然是好事。”
这样看来,为了控制言论而创造无数口号、和谐无数敏感词、执着于太平盛世的面子功夫,比起奥威尔设计的在思想层面扼杀一个人并让他如行尸走肉般存活,还是略显不给力。因此,就算有再多网络追捕,就算有再多刑讯逼供,作为一个能怎么瞎想就怎么瞎想的小青年,突然还是感觉万般幸运的。
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2加2等于4的自由。承认这一点,其他一切就迎刃而解。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