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词话》读后感_1000字
(2019-09-11 22:30:10) 读后感 -
《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
这是七月份以来读的最久的一本书,直到八月份初才读完。也许是心态不同,说起古诗词,不陌生但又很陌生,总之切不可狂妄自大。抱着细看慢品的心态,就连速度也慢了下来,匆匆翻页也难了。
感叹古诗词实在是太有魅力了,默默地摘下喜欢的句子,一看再看,甚觉喜欢,但也不敢妄下评断,只怪自己学识尚浅,悟性不高,再加上对诗词背景不甚了解,难以完全地明其内涵,知其情感,只敢浅尝辄止,却也很满足了。
印象最深的观点有三:
① 作文艺批评,一在能体会,二在能超脱。必须身居局中,局中人知甘苦;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此书论诗人之素养,以为“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想不仅是作文艺批评,论人论事都应当是差不多道理。
②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写词应当情真意切,万物才会鲜活。否则只是空有物,丢了魂,描写便少了几分灵气,失了意义。
王国维对“真”的执着在书中多处可见。他喜欢清新、自然、感情真挚的作品。“隔”与“不隔”之间,他偏爱“不隔”,自然清新,直白明了,强调即景生情,强调自然流露,由此一来,作品才能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③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①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②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有名的三重境界论。“第一种境界是苦苦求索却不得途径的阶段,开始前的茫然无措、凭高望远孤独而寂寞,但仍信念坚定地不断寻觅和探索;第二种境界是求索过程中,为了伊人(即人生的目标)即使衣带渐宽、日益憔悴也在所不惜,坚忍而执着;第三种境界是苦觅不遇时不经意间偶然得之,其实这偶然一得的背后是不断地积累。”想想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还有书中提到的“古人云:小好小惭,大好大惭。洵非虚语。”
说的是“让人感到些微羞惭的作品,是有些优秀的作品;让人感到非常羞惭的作品,是最优秀的作品。”此话移用于人,也是成了发人深省的道理,优秀的人无数,都是榜样与标杆,回望自己,还是需要不断的磨砺自我,进步进步。
本以为此书读来压力甚大,却没想到乐在其中。想到便翻开来读上一两篇,车上,沙发上,醒来,睡前,风里,雨里,皆是惬意。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