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扶轮问路》读后感_1500字

(2019-09-30 14:46:33) 读后感

《扶轮问路》读后感1500字

史铁生从小就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从妹妹史岚的回忆可以看出来:
爸爸一边带着哥哥到处看病,一边给我联系学校,由于我在丽江的学习不正规,户口又没落实,学校领导没有马上答应要我。爸爸只好提起哥哥,因为哥哥是这个学校毕业的特别优秀的学生,这么多年了学校的老师们都没忘了他。可能是校领导和老师们觉得既然是他的妹妹,应该不会太差吧。于是我插班上了二年级。
在清华附中读中学的时候,史铁生更加是风云人物,可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顶尖学生。却因为响应“上山下乡”运动,中断学业,因病残疾。回到北京后,同学们纷纷找到工作或考上大学,他去劳动局申请工作,得到的回应却是:“慢慢再等一等吧,全须儿全尾儿的我们这还分配不过来呢!”
家里因为给他治病,欠下巨债。后来,母亲肝硬化导致大出血,在四十九岁去世。再后来,初恋女友因为家人反对,最终去远方求学,史铁生等待多年。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非常隐晦地提到了初恋的故事: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正式工作一直得不到解决,史铁生只得去街道工厂工作,七年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98年确诊尿毒症,靠隔天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去世。
在《病隙碎笔》中,史铁生谈到了自己一生多病:
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
在北京友谊医院“友谊之友”座谈会上,史铁生曾讲过对生病的态度:
有一回,有个记者又问我:你对你的病是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我想了半天也不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来回答他,好像说什么也不对,说什么也没用,最后我回答:还是敬重。这并不是说我多么喜欢病,但是你说什么呢?讨厌它吗?恨它吗?求它快快滚蛋?除了自讨没趣,就是自寻烦恼。但你要是敬重它,把它看成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从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明白。一边是自寻烦恼,一边是增添智慧,选择什么答案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对困境,先要对它说“是”,接纳它,然后试着跟它周旋,输了也是羸。这不是阿Q,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展示他的癞头疮,以丑为荣;你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比如腿死了,肾也死了,但未必精神就不能赢,就不能活得更好。
《扶轮问路》是史铁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文集,其中六篇文章都提到了尼采的“爱命运”,比如在《放下与执着》中的这一段:
如今已是年近花甲。也读了些书,也想了些事,由衷感到,尼采那一句“爱命运”真是对人生态度之最英明的指引。当然不是说仅仅爱好的命运,而是说对一切命运都要持爱的态度。爱,再一次表明与“喜欢”不同,谁能喜欢坏运气呢?但是你要爱它。就好比抓了一手坏牌,你骂它?恨它?耍着赖要重新发牌?当然你不喜欢它,但你要镇静,对它说是,而后看你如何能把这一手坏牌打得精彩。
从史铁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命运最初的抗拒,到慢慢接受,直到最终感恩。爱命运的本质就是接受和感恩吧,这确实是智慧的人生态度。希望我们在面对苦难的时候,也能够如此。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