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天才、狂人和梅毒》读后感_800字

(2019-08-02 23:04:44) 读后感

《天才、狂人和梅毒》读后感800字

《天才、狂人和梅毒》的作者德博拉·海登,通过查找史料、相关著作与病例,以及采访那些曾经专门治疗梅毒的医生的后人,写成了这本书。
里面为研究天才的艺术成就、狂人的疯狂行为与梅毒之间是否存在决定性的关系,提供了很多精彩的论证。当然,作者在表达观点时,还是相对保守的,并没有说伟大的艺术品与狂人的疯狂行为的出现,就一定是梅毒作用的结果。
读完这本书后,在我看来,梅毒的传播方式本身就让人难以启齿,从电线杆子上的贴的那些小广告来看,就知道连普通的大众都要藏着掖着,何况是那些有身份、有名气的天才们呢!
因此,感染者自然就会产生羞耻心理,疏远女性、与人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就变得孤僻、愤世嫉俗。面对如此精彩的世界,你要么成为毫无瓜葛的旁观者,要么就得成为高高在上的当权者或缔造者。而这两种人注定是孤独的人,没朋友、没亲人、要么生存艰难、要么大权独握、成为孤家寡人。
疾病发作时的身心折磨感,孤独时所产生的疏离感,让人变得敏感多疑,是一股阴暗而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他们更多地去探索人的内心世界,从而进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去。所挖掘出来的东西,必会是震撼人心灵的佳作,再经过时间的沉淀,终将会成为永恒的经典,成为不朽的艺术品。
连钱钟书都曾经在《围城》中,借方鸿渐之口说:“梅毒在遗传上产生白痴、疯狂和残疾,但据说也能刺激天才。”就好比朦胧诗、意识流的小说、印象派的画作和迷幻的音乐,其本身就要求创作者能够将自己置身于一种超脱的境界之中去。
人世间本没有地狱,但丁写了《神曲》之后,便有了地狱。地狱谁也没去过,或者也有可能有人去过,只是没再回来过。当然了,但丁不可能也是梅毒患者,因为在他那个时代梅毒螺旋体还没有诞生呢!因此,但丁创作《神曲》时,是在怎样一个情境下,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敢说,绝对不是在他清醒的时候。
所以,看不清的才是印象派、看不懂的才是朦胧诗和意识流,听不清的只能是迷幻。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