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读后感_1100字
(2019-08-17 06:40:13) 读后感 -
《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读后感1100字
乌合之众:
是的,这是本畅销书,也是本专业性比较强的书,一本专业性比较强的书会成为畅销书实属难得。古斯塔夫.勒庞(后统称勒庞)以通俗的语言论述了人类历史长河中群体的不理性以及不理性的劣根性——是的,在勒庞眼里,相比理性,不理性或者说感性是劣等的,更多时候是拖了人类发展的后腿,而以轻信他人、易受控制、易情绪化、头脑简单、责任扩散等为特征的群体心理行为现象更是不堪,所以他将群体称之为“乌合之众”。他认为,即使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群体的感性甚至会将人类推向倒退。 纵看人类历史确实有很多群体性的劣根性,除了勒庞书中论述的诸如“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的委员草菅人命”一类的案例,我们国内也有很多。比如文革时期的帮派争斗,又有多少人不是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d革命热情对他人做出了其实等同犯罪的行为?而文革也一度使中国的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不仅历史上有记载的大事件,即使今天,也多有“野蛮”群体一再出现。现在网络已经广泛进入了大众的生活,而网络上似乎更见这类群体。网络让明星们和大众的距离更近,而那些星粉们又在为了维护彼此的粉星时相互谩骂,这又何尝不是群体野蛮性的表现?再说最近刚刚消停的“罗一笑事件“,当罗尔决定要将罗一笑的遗体捐赠却又表示不知为何如此的时候,其实就是那些以为自己被欺骗的网民群体一致将他推到了这个决定。网络信息的真真假假,实则强大了群体的弱智性、野蛮性,所以有调查显示,网络上近70% 的信息都是负面的。当然,我们的身边也无处不存在这样的群体,也许我们也曾无意识地成为了这样群体的一员,比如仅仅因为一点小事就一起排斥孤立某一个人,再如基于自己所在的群体对另外的群体进行贬低性的议论。 如此看来,群体的劣根性确实存在,那么我们也确实可以以此书为镜,时时反省自身是不是正处于某个群体并变得情绪化、“低智商”;反省当自身可能对群体有决定性影响的时候如何正确引导群体。特别是在重大问题重要决策面前,我们也更需要理性来判断轻重是非。 是的,在面临重大问题重要决的时候,我们是需要理性。但如此,并不代表勒庞的观点一定正确——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理性的力量不一定比感性更强,而勒庞因为推崇理性而视女性和儿童为低等的生命体更是极端。纵看人之一生,恐怕也都是感性作用的时候更多。勒庞在论述理性、推崇理性的时候,又何尝没有个人的主观情感在?说到个人情感,人作为社会人,多追求内心的归属感,这也是群体存在的一大意义吧,当身在群体表现出不理性时,不也正说明了“情比慧重”吗?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