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_1400字
(2019-09-09 04:33:08) 读后感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400字
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AnneSullivan)教会了她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之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是影响世界的伟大女性之一。
这本书我在3年前读,也许会早点迎来阳光。
通过海伦的自传、信件和莎莉文老师的笔记不难看出,海伦的成功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所有必然的因素汇集在了一块。首先,有个殷实的家庭,能在物质上提供所有的保证,比如请专职老师全托。其次,遇见了极负责任心和爱心的莎莉文老师,敢于打破教科书常规,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创造性教学,通过游戏让海伦迅速掌握了单词,通过阅读让海伦开启了全新的世界。并且,以莫大的耐心和恒心陪伴海伦,让她感受到了爱并学会如何去爱。第三,感谢科技的进步。让海伦能用打字机上学考试,并能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完整生命。第四,与伟人们为伍,就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她和马克.吐温、亚历山大·贝尔等伟大的人物关系密切。由此可见,你有怎样的朋友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五,把自己的目标定得高一些。让自己充满希望,并不断建立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即使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是不可完成的,你也不能有任何怀疑。这样可以使自己一直优秀,不屑于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第六,用心看世界比用眼耳更准确。眼耳正常的人看世界总是平淡无奇的,而海伦触摸和感知的世界每一处每一刻都能为她带来惊喜。每一个人都可以被她直击心灵,而且这种感触是彼此的,真实的和纯粹的!
少有的一本可以让你不用眼药水就能清洗眼球的好书!也是少有的一本边读边内疚不已的好书!值得每个人和每个孩子认真反复阅读。让你知道,身体健康和自由呼吸就是上天给我们最最最宝贵的财富!快乐阅读和独立思考是上天赋予人类的特权,只是很多人放弃了而已,逐步变成了行走的肉体。
提个问题,如果你真的只有三天光明,你会怎么度过?你还会这样过着当前的每一天吗?(自问ing)
最后,有个书中特别发人深省的插曲。1892年,12岁的海伦其就读过的柏金斯盲人学校寄去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霜之王》。安那诺斯先生将其刊登。结果,被人指出该文章雷同于一篇海伦出生前就有的书。学校立即组织了4名盲人和4名健康成人的特别“法庭”,以聆讯的方式审查海伦是否故意“抄袭”,即心里是否清楚有人给自己读过这篇抄袭之作原稿(康贝尔小姐著《小鸟和它的朋友》内篇《霜仙》)。事后,莎莉文老师在贝尔博士帮助下进行调查,海伦应该是在1888年度假时听过一次这个故事。推断一个新手在初次创作时都会将脑海中优美的词句写出来,只是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抄袭了谁的作品。此事之后,充满自责又无比委屈的海伦全靠莎莉文老师耐心开导和安慰,才又对写作重塑的信心……
我把我的感触留下来,请大家帮我【思考】:对一个12岁的盲童有必要这样认真审查吗?有必要就其道德组织听证和调查吗?有必要将“法庭”人员差异化安排吗?海伦自己的道德标准依然是普通人应该具备的,她能有心里特权吗?莎莉文老师以后艰难的调察有必要吗?……记住,时代背景是美国1892年。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