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读后感_1600字

(2019-08-31 16:42:23) 读后感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读后感1600字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物质性的世界,我们提倡的主义,是唯物主义。而且,从小我们就批判唯心主义,当时的结论是,唯心即是反动,是资产阶级迷惑人民的工具。

我们学习的东西,都是科学的结论,科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自身变化规律的学问,都是物质性的。因此,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我们对物质世界之所以然,有了比前人多得多的具体知识,这应该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然而,对客观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人来说,发现的惊喜往往也掩盖不住更大的困惑:这个大千世界为何有如此美妙的奥秘,一切都象是有一个万能的头脑设计,一支无形的巧手塑造的一样。对于这些奥秘,我们只能发现它们,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却不能创造它们,即使人是目前所知最有智慧的生物。要得到究竟的解释,只能相信还有一个万能的造物主,安排下了这一切。所以,世界顶尖的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等,在他们的晩年都成为虔诚的宗教信仰者,才能为他们的探索之心找到最终的归宿。对物质世界的有序与和谐越了解,这种信仰就会越坚定,因为,只有上帝才能完成这样凡人连想象都很困难的事,不信都不行。

精神和物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存在吗?现在看来不尽然。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中,有物质和能量可以转换的结论,这被原子能开发利用所证实。按照最新观点,我们称之为精神的东西,往往是人的感管不可感知的能量场,如同磁场、超声波、高能粒子一般,不以人的感觉为转移。正如与其他事物一样,物质和精神也是呈正反相对、而又联系统一的,只不过我们的五官能够感知的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由此看来,以往那些被认定为唯心性的范畴,其实不是空穴来风,而不过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方式而已。

精神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被看作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特征。其它物种的生命,除了生存本能外,是没有主观创新意识的,它们只能对外界刺激有直观的反应,刺激不存在了,反应也就结束了。所以说,对动物而言,它们的意识中,只有今天,没有昨天和明天,更不会有那个“我”字存在,不会有主观与客观的分别,它们的进化,只能产生适应自然的结果。

而人却是个例外,人有自我意识,有学习、探究和创新能力,因而发展出了改造自然的本领,加之人也有动物共有的获取和享受的欲望,所以,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在摆脱自然力的束缚,追求更加理想的生活境遇上,已经大大地强大了许多;但从另一个方面说,人的这种活动,却也逐渐变成了对自然平衡的一种威胁,这种人本位的唯物主义追求,在资源和环境问题显现的现代,就成为一个值得反省的现实。

今后的人类往哪里发展,今后的地球是怎样的命运?这一切都要好好地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在此生中到底要什么?有什么真正是自己拥有的?是物质至上,还是精神为高?甚至,为什么造物主要造出一种特别的动物叫人,它赋予它们什么使命?这类自从人能够独立思考时,就被反复追问的问题,科学无法回答,社会没有现成答案。而我们的祖先,早在数千年前的古代,就有了许多的解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东方的宗教,将自修作为了知外界世界的道路。这些理论在如今看来,越发的启迪智慧,给人类克服自身缺陷,带着镣铐跳舞,从和平友爱中获得永久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利他也利己的道路。

人类的发展史说明,人类物质文明的水平已经到了较高阶段,而人类认识和掌控自我的能力,却遗憾地少有进步,甚至被大量的物欲所裹覆,越发显得迷茫。在当今的世界,我们要呼吁物质和精神这一对翅膀均衡发展,否则,人类这只大鸟不会飞高,也不会飞远。

瑜伽,一种古印度智者发明的寻找自己的方法,被人们再三证明是寻求身心协调,让人的精神强健起来的捷径,每天只要花一点抽烟喝茶或者看电视的时间,便可以让自己受益无限,何乐而不为呢。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