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百年孤独 读后感(3)篇

(2019-07-02 06:03:35) 读后感

百年孤独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代表作,全球惟一正式授权中文版,未作任何删节!"如果一生只看一本书,一定是《百年孤独》;如果书架上只放一本书,一定是《百年孤独》;一千年后还可能流传的“老故事”,一定是《百年孤独》。它创造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叙事方式: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有如爱讲故事的外祖母娓娓道来,人物就在眼前,事情正在发生,但早已过去百年,早已成为传说……常常人鬼不分、古今轮回。它讲述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融为一炉,糅合现实与虚幻,成为20世纪文学高峰。"

百年孤独在线阅读地址

百年孤独 读后感 第(1)篇


历史

看《百年孤独》,就像看哥伦比亚或是拉丁美洲的内战一样,虽然书中没有大量战斗的画面,却可以从家族中的不断破败但又不断修整中看到战争的影子。书是用它的方式流传着作者的意图,而其中,所涉及的历史,自然也应被人所铭记。

在我读《七杀简史》时,我看到牙买加的人民同样也遭受着两党的竞争而来的恐慌,正如哥伦比亚保守党和自由党。同样,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面对的同样的问题。而普通民众,能做什么,他们只能成为一轮又一轮的统治中懈怠至丧失希望。那些普通的民众,可能不会在乎有谁来统治国家,他们只求比原来能好一点就像。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如作家们惯用的重复的逻辑一样。

在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朝代建立,然后由于一些原因又被另一个朝代所推翻,依次循环。

成长

布恩迪亚上校爱上了幼小的蕾梅黛丝,于是叫蕾梅黛丝的都有着神奇的命运,不过话说回来,家族中的哪个人没有奇怪的习惯呢?

布恩迪亚上校会与幼小的蕾梅黛丝成为夫妻,于是便有了一夜之间成长的故事。似乎从刚控制住自己不尿床,不玩娃娃,不偶尔走神,到熟谙人情世故仅仅过了一个时间点。她有了青春期,他在婚礼上大方得体,也有责任感。这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一样,让人大跌眼镜。

成长真好啊,小的时候,我们总想着可以快点长大,可以不被束缚,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是,似乎成长真的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经历过某事,或是产生了某种顿悟。

所谓成长,只不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无论经历过什么,到头来不过是让以后有着成熟的思考方式的自己有迹可循。于是,我们可以讲述历史,也可以把这些事情写成回忆录,或者仅仅是回忆。

书中叫蕾梅黛丝的三个人,一个被毒死了,一个被母亲送走消失,一个承载着世间所有的美貌升天了,所有人似乎都有着自己成长的方式:从成长,到成熟,到智慧。

恐惧

写到这两字的时候,我想到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一句话,“无礼只是恐惧的一种表露”。

全书我最喜欢的人物,无疑是布恩迪亚上校(Ⅱ),他不是书中活的最长的,确实活的最有代表性的,也算是全书的灵魂人物,我甚至希望书中的结局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被风吹走了,而是镜头再次回到那个眼光明媚的下午,那个布恩迪亚上校看见并触摸冰块的那个下午。

布恩迪亚是一个传奇,也可以说是战争的一种体现。但战争不足以概括他这个人,真正可以概括他的就是何塞阿尔卡迪奥(Ⅳ)对他的评价:恐惧。

他曾经算是一个好战分子,但是也同样是一个被战争打磨过的人,正因为身经百战,所以他也会选择逃避战争,也就是对于战争的恐惧。

可是,书中没有对战争进行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展示战争之后的状况,比如布恩迪亚上校在战争会后回到家潜心研究羊皮卷,不乏有曾国藩口中的“百战归来再读书”的魄力。

但是战争之后还是有战争的,否则之前的战争就不能叫做战争。布恩迪亚上校所经历的就像是历史所展示的那样真实,战争过后,又有人展开了新的战争,一如布恩迪亚上校的表现那样。

于是,他选择了孤独。

我认为,书中关于冰块的描写是那么的美妙,就如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跟着别人打开帐篷,看着正在冒气的冰块,你用手触摸着它,仿佛是冰块融化了你。当你再走出帐篷之后,所感受的明媚的阳光不会有炎热,却是温润,也应该是广阔的海洋与无限的天空

科技

我宁愿世界上没有科技,只有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整个家族中,有几代人,他们都代表着类似科学家的角色,他们时而沉浸科技,时而退步又一往无前,他们展示了孤独,也有偏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科研了。

科技,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历史产物,于是,科技使人进步。回到书中,回到那个神奇的马贡多,从第一批流浪者的到来,再到日后的发展,完全是一个从进步,到毁灭的过程,这好像在预言着这个世界的科技发展。谁也不希望科技是这样的,谁也不希望世界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从前的生活很慢,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科技就在拉快历史的发展,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过这样的担忧:科技发展到最终阶段就是一切事物毁灭的时刻。所以,我们会不会想着让科技发展的慢一点,在这个绵长的发展过程中,人去实现其个人最美好的价值。

科技不应该是坏的,它确实应该是有利的,好或坏只在于它出现的方式。科技可以带来战争,同样也可以带来进步,毋庸置疑。

我似乎可以庆幸,十年之前的网络不太发达,我可以静心看一本本名著,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我再一次想到了马贡多的午后,明媚阳光的照射下,冰块带给了布恩迪亚上校怎样的美妙感觉。

像我们这代人,是庆幸的,因为我们经历过科技不是特别发达的时代,我们享受过很慢的生活,可能我们的孩子啊,他们所能经历的最好的时光大概就是如今我们不怎么待见的时光吧。

我们经历过贫穷,于是我们更快乐些。过年的时候,别人家会有很多很多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一朵一朵,可却也不羡慕,我扔着一个个小鞭炮,放几个穿天猴,我快乐至极。

百年孤独 读后感 第(2)篇

又是在通往城与城之间的列车上,读完了这本书。读的挺慢的,快了怕读不懂,但是,读慢了也没读懂。内容看似很庞杂,七代人的兴衰交替,读起来又有很多人名难记,但貌似从一开始就没有纠结这个问题,没刻意记住人名,也分得清谁是谁,所以,读书就读书,不必强求,读得进去的自然也就读清楚了,读不进去的,硬记也分不清谁是谁。读这本恢宏巨著的感觉就是,一直在读,一直觉得自己有话说,却又一直不敢写些什么,生怕写轻了些什么,生怕写错写漏了些什么,直到最后一刻,最后一个字结束,觉得鼻子一酸,眼睛里有东西要流出来,心生敬畏,心生感慨。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性,每一个人的命运,在不断地被重复,魔咒一般,无一例外,孤独从一开始,到这样孤独不会再上演,莫名的压抑感。孤独究竟是什么?是生而为人的宿命,还是特立独行者的欢愉?说不清,道不明的。果然,读不懂的是热闹,读得懂的是孤独,愿我们都能在孤独与被孤独之间善待!

百年孤独 读后感 第(3)篇

读书笔记:我得承认,这本书很难,我没太看懂,但仍然想试着去总结和写下此刻的想法: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拉丁美洲,一个开荒而建立的从村到镇到城,最后因为美国人开展殖民主义而没落,被人遗忘的小镇马孔多,以开荒者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共七代人的命运展开。这是一个关于重复的家庭历史。七代人的名字不断的重复,所有的男性后代不是叫何塞·阿尔卡蒂奥,就是叫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而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有荒唐淫逸、有勇无谋的特质,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有严谨、沉默的特质;所有的女性后代都离不开阿玛兰妲·乌尔苏拉、蕾梅亚斯这些名字,当然重复的命名同样赋予他们类似的命运。无论是一百年前还是一百年后,社会总是存在我们看得到看不到的各种扭曲,作者在这个家族里以一种可怕的真实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扭曲放大了,可怕到令人恐惧。凡事皆可知,我想有时间我会再读一遍的。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