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捡来的瓷器史读后感1000字(3)篇

(2019-07-07 06:01:28) 读后感

捡来的瓷器史

作者:涂睿明

《捡来的瓷器史》选取了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上十个重要的节点,以工艺为骨架,以历史、文化与美学为血肉,尝试勾勒出瓷器史整个发展的历程,作者将这些历史节点,通过一块块并不引人注目的、所谓拣来的破碎瓷片引出,以小小瓷片切入,从工艺史的发展出发,兼及文化、美学、技术与贸易的历史,并着重梳理了景德镇作为瓷都在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景德镇的工艺技术发展引发的瓷业变革。整本书,见微知著地勾画出瓷器史在宋元至清末民初这一历史阶段的发展面貌。

捡来的瓷器史在线阅读地址

捡来的瓷器史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一本小书,写的有趣易懂。

第一次了解了景德镇的瓷器历史。

从景德元年开始到民国结束。五大名窑粉墨登场,宋青花中国山水画,元青花惊鸿存稀,明宝石红技艺登峰造极,清彩绘千变万化,民国瓷凋零惨淡。景德镇瓷器史由简入繁,由盛而衰。

从欧洲贵族以拥有中国瓷为容,到民国以欧洲瓷为时毛,瓷运与国运相连。

小小的一尊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集大成了瓷人的最高技艺,也是景德镇瓷史的分水岭。周杰伦唱的“天青色等烟雨”,可不止是一句中国风曲调,汝窑的天青色窑变等的正是适合的烟雨天!

无疑,汝窑便是那寂静之声的代表。汝窑烧造的时间很短,不过二三十年,是徽宗皇帝在位的时间。传说皇帝要求烧出雨后天空的颜色,叫“雨过天青云破处”。听起来,这样的要求,“很宋徽宗”。故事,自然容易流传,以致人们一说到汝窑,便只想到“天青”色。不过迷人优雅的颜色,只是诱人的皮肤。如果美人只是美在肌肤,就难以令人信服。陶瓷艺术的展现,需要形与装饰的配合。汝窑的装饰,已少到了极限,没有雕刻,没有绘画,仅仅是单一的色彩。而其形体的表达,同样极其简练,没有复杂的转折、精细的修饰,有时甚至显出几分拙稚。线条流转,行于当行,止于不得不止。造型上的简洁优雅,散发着不假外求的雍容气度,与釉色展现着同样的高贵气质,两者的结合如此完美,以至陶瓷工艺无论如何进步发展,再也没有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传世的汝窑数量又极少,全世界不足百件,更增加了它的神秘与珍贵。


被称为假玉的瓷器在现代已远不如前朝,他们所等待的又是哪番烟雨?

捡来的瓷器史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看完第86本中文书籍。

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读书。

中国瓷器与中国的历史一样,慢慢由盛转衰,让人不禁感慨唏嘘,其实,没落的何止是中国的瓷器,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是失去了多少宝贵的文化遗产啊,可你不知道的是,以前的西方是多么地喜欢中国的这些文化与技艺!至今日本还继承了很多古代的中国技艺!

中国就是缺少了匠人的精神啊,为何啊?这就跟整个国家的发展有巨大的关系,想想当时的中国人很多人饭都吃不饱了,怎么还有心思去研究各种技艺,发展文化与进行艺术创作?

所以一国的强大与否,看它所追求的精神层面就可以懂,如果国家贫穷,人们挨饿,大家活着只是为了生存而已。只有当中国强大,生活稳定,人们才会在文化与艺术上有所追求与创新。

中国的宋代当时的经总量占了世界80%,商业也特别发达兴旺,而且对文化的重视是经历几千年文化积淀之后才产生了新的文学艺术,比如绘画,宋词,技艺比如瓷器四大名窑,以及一些人工发明指南针等,这些所有基础,必须以国家经济强大,人民吃饱饭和生活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才逐渐有精神上的文雅追求与究心的创作,这也与国家的整体层面倡导和对教育文化以及艺术的引导息息相关,与国民的民族自豪感有关,民众有知道羞耻之心并努力向西方文化追赶,并有超越西方文化得决心才行,有国民的一致意志才可以,复兴中华文化,传承古代伟大技艺,不断研究与创新,需有专心坚韧的毅力啊,不可有浮躁之心与半途而废的念想,国家与个人企业也需要鼎力资助啊,国家去寻找与发现那些伟大的工匠并补贴或者予以保护与记录保存他们的技艺,帮助他们培养继承人以及结合现代的市场,改造旧的工艺以便能符合现代的需求,企业也要有所作为,捐建艺术学院,培养下一代优秀技工,建立研究所,研究之前失去的工艺并尝试复原,以及研发新的技艺。。。

其实一切的一切还是归结到每个人的生活奋斗,和坚韧的毅力与专一的精神啊。

捡来的瓷器史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一本有情致的瓷器小书,从每个小瓷片写起,不腻不长,选得历史截点刚好,瓷器发展的每个阶段和世界史交织在一起,把大环境下的中国瓷器史的成长、兴衰史娓娓道来,成长和兴盛时期帝王的爱好审美对瓷器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衰的时候工业国家的制瓷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瓷器的兴衰史让人看得唏嘘不已,这是国家的兴衰史,我在想,如果乾隆当时的眼光在长远些开阔些,没有错过英国使者提供的工业时代到来的信息,有些警惕之心,像日本那样来场“明治维新”,我们国家的历史命运和瓷器的命运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在海外看到的近代日用瓷器应该不是日本或欧洲产的了。总的来说是轻松的瓷器入门读物,看了此书收获很多,至少把日本,欧洲和中国瓷器发展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和瓷器风格搞清楚了,以后去博物馆不会一路只会用眼睛看了。作者为了写作费了很多功夫,对欧美日本瓷器史也颇有研究,最后一星为作家制瓷、学术研究、匠人之心、大气分享点赞。希望我们国家能用好的瓷器底子加科学研究做出更多好东西来。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