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作家比较列传:精神世界的缔造者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7-08 06:01:58) 读后感 -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在《精神世界的缔造者》中写了九位作家:百科全书式叙事文学的天才——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悲剧气质型癫狂至精神错乱的殉魔者——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暴露自我呈现内心世界的心灵观察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茨威格用普鲁塔克“比较列传”的写法,将属于同一“精神类型”的人物放到一起,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给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这种“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提取了传记人物的“精神本质”,在描述九位精神世界缔造者的同时,缔造了另一个伟大、永恒的精神世界。
九作家比较列传:精神世界的缔造者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说不出我对茨威格为何会如此偏爱,仅仅因为同月同日的生日远远不够,他的每一本书都让人读得血脉贲张,如醉如痴,甚至发狂。我遗憾的是早些年竟不了解这位作家,自去年以来才读了他的三部作品,小说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历史特写《人类群星闪耀时》及至这本人物传记巜九作家比较列传:精神世界的缔造者》。说实话,看这本传记前看过不少人物传记,脑中已基本形成了写作传记的框框。而这本书一拿起来就完全颠覆了我已有的概念,并列归纳分析综合,这些大多在研究专著中见到的写作方法,一开篇就冲击了我的视觉。而且茨威格的语言风格逻辑性极强,他在分析一个人物时,多运用的是富有激情活力的抽象性文字,如果你是抱着散漫的状态看书,就很难被这些文字抓住,这就迫使你不得不重读。而不断重读的过程,渐渐让你不断感叹,这得多深的功力,才能写出这样富有见地和深刻内涵的文字呀。我非常认同引言部分对这部书的评价:"一部好的传记,重要的不是客观且面面俱到地罗列一个人的生平,更不是凭空且主观臆断地对一个人作出评价,而是将二者融合,挖掘人物生平背后的内心世界,通过典型事例展示最能体现一个人之所以是他自己而非别人的独特之处,以及唯有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才能得出的复杂而幽暗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能够记住一个人的唯一理由。"n我们读完一部好的传记,就像看完一部好的电影,由心灵生发出强烈震撼,而这种震撼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积极的还是颓废的,它都会因为触动心灵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茨威格笔下的这些作家,大多是大师级的人物,在他们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有的甚至人性丑恶到令人不屑。可他们却与他们的作品一样,被人怀念,哪怕这人有着一个十恶不赦的人生,皆在茨威格的笔下,让人心生悲悯,进而得到宽容。茨威格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传记作家,他一生共写了十六部传记,这使他在世界传记文学领域里理所应当地占有一席之地。茨威格是人物心理分析、内心情感刻画的高手。他不会像其他传记作家那样“仅限于依次罗列事实和具体的重大事件”,而是“意识到内心的存在”,注意到“内心的多义性及其神秘深度”,深入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他曾说:“我在写作上的主要志趣,一直是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再现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生活遭遇。这就是我为许多名人撰写评论和传记的缘故。”茨威格把“精炼、浓缩和准确”作为自己传记创作的准则,但他并不稽古抉微,旁征博引,露才扬己,而是如他自己所说的“不是出之文献资料,而是唯一出之自觉的爱去塑造一个命运”。这里他用“塑造”这个词,而不是“叙述”或者“介绍”。正因如此,在这部《精神世界的缔造者》——也在他的其他一些传记作品——里,茨威格怀着一种炽烈的激情,以多彩的文笔,为我们描述的与其说是他们的生平,不如说是在塑造出他们的艺术形象。茨威格对一个人生平中外在的、无关宏旨的、可知可不知的并不看重,重要的是他要展示出这些大师的独特之处和复杂的、幽暗的精神世界,这也就使这部《精神世界的缔造者》有了自己的特色,受到了评论界的看重,为他赢得世界性的赞誉。因有这部传记,当我们回过头再去读这些作家的作品时,我们更会为跌宕起伏的情节,撕心裂肺的爱恨,而生出悲悯。于是,我们记住了那个给我们震撼的人,并且我们因为悲悯,在精神世界里与他发生共鸣。
九作家比较列传:精神世界的缔造者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这是花较多时间看完的三合一的一本书。茨威格对百科全书式叙事文学的天才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塑造,简直无与伦比的完美!当然不是说人格的无瑕,而是作者的笔调和对他们各个精神实质的捕捉,精准得让人惊叹,虽然是带着传记作家的自我诠释。这或许是作家写作家,易得心应手:这个精神世界的入口不必开口太大,只须一个小切口引入,即可向纵深处蔓延,那儿,小径分岔的花园里摇曳着你欲摘取的朵朵仙葩。茨威格激情昂扬的笔调,它能煽动起每个热爱文学的读者内心深处的微焰,不断加热,不断上升,炙烈成白热化的冲天火光,把你向文学精神的圣火方向引领,直至感动和净化得热泪涟涟。读九作家列传,是一场无上幸福地领略文学巅峰的盛宴!除了对“悲剧气质型癫狂至精神错乱的殉魔者尼采”的塑造小有微辞。因为跟随茨威格一路上扬的激情,一直在高峰更高峰处旋转,到末尾都停不下来,不免有些晕乏,而思想沉淀下来的智性之美稍有欠缺,对尼采的思想论述太少了!而这一部分私下认为:恰恰是与丰沛情感的热带花园相对的,不可或缺的,正是另一种思想王国的异域疆土之奇美。当然,这可能与茨威格不大欣赏哲学有关,书中多处提及哲学思想的僵化和定型防碍束缚了作家作品的开放性想象。另外对自我呈现内心世界的心灵观察家托尔斯泰,之前已读过罗曼·罗兰的的《托尔斯泰传》,很多他的事例与精神要领有所掌握,因而消减了一些阅读兴趣,所以末尾这篇看得飞快,当然这只是个人阅读经历的原因。总的说来,这是一本通向文学精神的激动人心的书,还是饶有趣味的心理案例剖析的最佳典范之作!
九作家比较列传:精神世界的缔造者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还只是读了本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节,就已经被茨威格深刻的洞察力、九曲十八弯的感知力惊到了,感觉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好有一拼,他们对人性的了解达到了让人惊讶甚至惧怕的地步。禁不住去查茨威格的资料,原来他学的是文学和哲学,又和弗洛伊德是好友……一个懂哲学、心理学的文学家,他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他真的可以通过文字造物,他蕴藏着一种不可知的力量,他把世界的广度和深度从物质层面、感性层面扩大到了精神层面,他打开了人性这片崭新的领域,让原来的世界变得更加无垠和神秘。
感觉他的这本书比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深了不知多少倍,也许很多人觉得他在这里翻来覆去不知所云,可我偏偏完全能理解他在说什么,想说什么。但却不敢沿着这样的指引走太深,这条路幽暗崎岖,让人一路揪着心,路的尽头有着你想知道的全部秘密,但那里人烟稀少……犹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它的代表作之一。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