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典藏版) 读后感(3)篇
(2019-07-09 00:12:17) 读后感 -
作者:刘震云
《手机》是当代名家刘震云的经典长篇,2003年出版同期被冯小刚改编为同名电影,销量稳居图书排行榜首;2010年5月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全国四卫视同步开播,电视剧推广初期已得到各地电视台热烈追捧,反响强烈。电视剧结合手机故事线路,展示了小说内容的本来面貌。王志文和陈道明联袂主演将为小说再添魅力。
手机(典藏版) 读后感 第(1)篇
对刘不甚了解,以前也只去看过他的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而也是直到现在才知道这部电影跟他有关系 。而也是最近“阴阳合同” 事件出于一种好奇,翻开了这本书。看完脑中不断浮现这首诗,这首词,这首歌。
记得 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叙事方法上,全文多处采用倒序的写法,给人一种欲罢不能又心如刀绞的感觉。从前,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严守一的老太爷为了给儿子传一句话,历经3人几经波折终于在两年后见到了儿子;从前,吕桂花为了问问丈夫什么时候回来赶上十几里的路排了整整一天的队拨通了遥远的电话,也没能知晓答案。如今的严守一有了手机,却发现它的作用远远胜过其本质该有的作用。白岩松说:“一个人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够安然的度过一生?”。到目前为止,我仍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人说:“你说了一句谎,就需要说更多的谎来弥补这个谎”,我认同这一句。
我看着严守一一次次被脱光在女人面前,心里有愤怒,亦有同情。他日复一日的做着已让他没有兴趣的工作,夫妻间相对无言,情人间纵情放纵,恋人间互相揣测,他是可怜的,又是咎由自取。我开始思索亲密关系已经变的如此易碎了吗?想起很久以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偷去偷东西,拉开抽屉刚拿到一个东西听到主人们进来了,赶紧找地方躲起来。然后,这位妻子发现少了一个避孕套,不停的责问丈夫是否带女人回来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全部脱口而出,最终决定离婚。小偷看看自己手里抓着的避孕套走出来,解释原委。是的,从来不乏这样易碎的感情。现代人的崩溃不是声嘶力竭,而是默默失眠,是一个个谎言:“我在加班,晚上约同事有事,晚点回来”。是互道晚安之后的默默刷手机。有时,真的会不忍心拆穿一幕幕,我们之间的信任哪里去了?
我希望你不需要不停的查看对方的手机来寻找安全感,我希望你能不要委屈自己苦苦求全。我希望你能遇到一个无条件信任的人,我希望你能无论被欺骗了多久仍能够保有说真话的勇气……
手机(典藏版) 读后感 第(2)篇
读此书,有以下几点感悟。
1.书的前几章写严守一和三个女人的故事时,有密不透风之感,情节紧凑的让人喘不过来气。严守一,一个中年男人,在原配、新欢、情人三者的夹缝中间寻欢作乐,又费劲解数的闪转腾挪。像马戏团的小丑同时玩三个球,弄不好就全部玩砸。三个女人一台戏,严守一作为主角,演的很辛苦。
2.三个女人中,于文娟代表原配、沈雪代表新欢、伍月代表充满原始欲望的情人,这三种女人,都是男人想要的,被严守一全部遇到了。这是他的幸运呢,还是不行呢?作者给他起名:严守一,是不是想宣传一种价值观:做人要始终如一,不要轻易乱搞女人,守住一个就不错了。
3.这是我看的刘震云的第二部小说,说实话。写的不错。再加上我也是河南人,对刘震云描写的那些地名、俗语、农村生活的场景,格外的熟悉。所以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一个作家和你有相似的生活背景,是不是应该多读读这样的书呢?不要好高骛远的读太远太晦涩的书,你没有经理过作者的社会生活、文化熏陶,作者写的东西,你get不到那些点,还是熟悉的这些作家和作品,更能让人把营养物质全部吸收。
以上,暂记。
手机(典藏版) 读后感 第(3)篇
最后一张章讲的是“口信。”不需要很多语言艺术与技巧,人们甚至还处于一种最初语言状态的困境,就为了一个口信,人们本着道义和善良,最终穿越漫长的时间和空间将消息告诉了严白孩;
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当代人生活中,科技进步、生活舒适,人们越来越会说、越来越会骗,有了手机,手机里却全部都是欺骗与谎言。
总之觉得最后一章用来对比的作用更大,通过语言的传播方式表达人性的纯与杂、光明与堕落。
中间一章看得有点惊心……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