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侏罗纪公园(套装全2册)读后感400字(3)篇
(2019-07-09 00:23:35) 读后感 -
作者:迈克尔·克莱顿
年度科幻巨作《侏罗纪世界2》原著小说!同名电影只改编了本书十分之一的内容,即横扫世界30亿美元票房,未被拍摄的十分之九,更精彩、更凶险、更有深度!欢迎来到侏罗纪,这里有恐龙、冒险、人性,和你从未见过的血腥噩梦!原著小说比电影好看一万倍!作为世界恐龙文化鼻祖,《侏罗纪公园》构建了大众的恐龙的认知,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恐龙热潮。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强烈要求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续写的小说,并在其电影《头号玩家》中对《侏罗纪公园》致敬。
侏罗纪公园(套装全2册)读后感400字 第(1)篇
侏罗纪公园和混沌理论
陆陆续续地读完迈克尔·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仿佛身处于原始森林,周边都是密密匝匝的树丛,阳光似乎也被高大的树木遮蔽在外。大大小小的身影在蕨类植物丛中移动,耳边仿佛听到霸王龙的咆哮,雷龙的脚步造成大地一阵一阵的颤动,一大群三角龙正慢条斯理地横穿而过。
恐龙出现在三叠纪,大约两亿三千五百万年之前。在整个侏罗纪及随后的白垩纪中,它们的繁殖数量激增,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在大约一亿五千万年的时间里,它们是这个星球上占主导地位的生命形式。
而人类,从早期猿人算起,也才短短的三百万年。中国历史悠久,从有着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算起约有4,700年,但相比较而言,犹如弹指一瞬间。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动物植物都处于无休止的斗争中,慢慢演化出自己的侵略形式、防卫形式等等。
例如,在非洲,刺槐树进化出又长又尖的大刺,约有三英寸长,结果却促使长颈鹿和羚羊一类的动物进化出长舌来躲过这些刺。单单靠刺是不行的。于是在进化的军备竞赛中,刺槐树接着又进化出毒性,它们开始在树叶中产生大量单宁酸,在吃了树叶的动物体内引起致命的代谢反应。同时刺槐树还进化出一种相互之间的化学警告系统。如果一只羚羊开始吃一片树林中的一棵树,这棵树便会向空气中释放化学乙烯,从而使林中的其他树增加树叶单宁酸的生产,在五到十分钟以内,其他的树便产生更多的单宁酸,使自己变得有毒。
但进化军备竞赛仍在继续。最终羚羊认识到,它们只能吃很短一段时间。一旦树木开始产生更多的单宁酸,它们就停止不吃了。而且,食草动物发展出新的战略。譬如,当一头长颈鹿吃了一棵刺槐树叶以后,便不去碰在那棵树下风的所有其他树,相反,它会接着去吃一段距离以外的另一棵树,所以说,动物已经适应了这种防卫手段。
在进化论里,这被称为‘红桃皇后’现象,在《艾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红桃皇后’告诉艾丽丝说,她必须竭尽全力奔跑以便留在原地。进化的螺旋发展看来就是这样。所有的生物都在飞快地进化,就是为了保持在原有的均衡之中——留在原地。
而人类好像已经不在于自然的竞争中,我们无须飞快地进化,就已经有了生存的权利。但这短短的几千年,对于地球这古老的生命来说,可能竞争才刚刚开始。也许也因为外部竞争的低威胁性,人类内部战争才会如此激烈。
谈回小说,故事的设计让我惊叹,特别是每一章节的前言,都暗示了故事的走向。
《侏罗纪公园》第一章:在最初的不规则零散曲线中,几乎看不到基本数学结构的揭示。
第二章:在后来的不规则零散曲线中,有可能出现突然的变化。
第三章:当这条曲线被重新画出时,细节就更清楚了。
第四章:潜在的不稳定性无可避免地开始显露。
第五章:系统中的缺陷会导致日后严重的后果。
第六章:系统的恢复被证明也许是不可能的。
第七章:数学将愈来愈需要你的勇气去正视其含义。
《失落的世界》第一章:在远离混沌边缘的安全区域里,单体生命在慢慢地共生,但没有明显的模式。
第二章:系统在向混沌边缘发展的时候,自我组织在复杂结构中开始表现。
第三章:在中级阶段,系统内部快速增长的复体掩盖着即将出现的混沌。混沌的危险是存在的。
第四章:在接近混沌边缘的地方,生命元素表现出内在的冲突。这是一个不稳定的、有致命威胁的区域。
第五章:在混沌边缘,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生存面临着严峻的风险。
第六章:在相同的区域中,秩序全部崩溃,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已不可能。
第七章:在消除了危害性因素之后,可以重新获得部分稳定。生存部分是由机遇决定的。
就像红楼梦中幻境古诗词,里面的玄机解了又解,人物的命运早已定下。“一切事物的原始状态,都是一堆看似毫不关联的碎片,但是这种混沌状态结束后,这些无机的碎片会有机地汇集成一个整体”。在重新创造的封闭的侏罗纪世界里,每一只恐龙都像动物园里的动物被分离安置,一旦这界限被打破,所有生命开始不断碰撞,以确定自己在生物链中的位置,慢慢形成了一个新的平衡。
简单来说,混沌理论揭示了简单的原因可以产生复杂的结果,规律不等于能够预言未来的行为。
譬如说撞球吧。你击它一下,它就开始从桌边上不断反弹。从理论上来说,撞球是个很简单的系统,几乎可以说是牛顿系统。由于你知道加在球上的力、球的质量,因此你可以计算出球撞击桌边的角度,因而可以预测这颗球的未来表现。从理论上来说,这颗球会从一边弹向另一边,并不断地持续下去,你可以预测这颗球未来多次反弹的情况。从理论上来说,你可以预测它三小时之后将处于哪个位置。
可是事实上,你最多只能预测到未来几秒钟之内的情况。因为有些非常小的影响——桌面不平、桌子木头上有小凹陷之类的问题,都会直接使情况发生变化。过不了多久,你那些精确的计算就会不灵了。结果便证明了,像在桌上玩撞球这种简单系统也具有不可预测的表现。
而复杂系统在需要秩序和必须变化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的方式。复杂系统往往使其自身处于我们称之为‘混沌边缘’的地方。我们可以认为,在混沌边缘有足以使生命系统产生震荡的新生事物,同时又有足以使它不至于陷入无序状态的稳定因素。这是一个冲突区,它充满动荡,充满新与旧之间的不断对抗。毫无疑问,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一个生命系统离这个平衡点太近,它就有陷入无序和自取灭亡的危险,但如果它离开这个边缘太远,它就变得僵化、呆板、独断专行。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它的灭亡。变化太大或太小都具有毁灭性,复杂系统只有置身于混沌边缘才能兴旺。
如果一切都无法预测,那么世界是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吗?
研究表明,一段时间内,混沌系统有一种固有的表现形式,即整体与局部的自相似性。以花菜为例,花菜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与整颗花菜结构相似的小花菜组成的。
我们平时看到的这个世界貌似是杂乱无章号秩序可言的,但是并不是完全无序的,他们是通过数个层次的分型结构,达到深层次的秩序。分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复杂的物体或者系统,其基本结构往往是非常简单的,无论是结构复杂的花菜树枝山脉还是心系,我们都可以找到组成这些复杂系统的基本的分形结构。因此通过分形,我们可以将简单与复杂进行统一。
过去一百多年来,我们对棉花的价格都有完备的记录。当你研究棉花价格的涨跌,你会发现,一天中的价格涨跌曲线,基本上和一星期的曲线雷同,而一星期的又和一年的或十年的雷同。事物便是这样。一天如同整个一生。你开始时做一件事情,结束时却在做另一件事,计划要出差,却永远到不了……而直到你一生将结束时,你的整个人生便具有那种相同的随机性质,具有与一天相同规则。
所以,人生是多么奇妙,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细细研究。
侏罗纪公园(套装全2册)读后感400字 第(2)篇
优秀的科幻小说。作为一名弃医从文的作家,迈克尔·克莱顿借书中人物马尔科姆博士之口,阐述了他个人对自然、人类、科学力量之间关系的独特看法。既迷恋科学技术的瑰丽前景,但又害怕其潜力所带来的后果。以下这段摘录可以作为这本书的一个主题理解:
我们正亲眼目睹科学时代的结束。科学和其他过时的制度一样,正在毁灭自己。随着它的力量愈来愈强,它已显示出没有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这种力量。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事物皆飞快地变着。50年前,人们还在为原子弹而如痴如狂,那就是力量,没有人认为还会有比这更有威力的东西。然而,只过了10年,我们又有了遗传工程,遗传的威力比原子弹强得多,而且很快地人人都会运用它。它会出现在后花园园丁的工具箱中,会被应用于孩子的实验中,也会出现在恐怖分子和独裁者的简陋实验室中。这样,每个人都会异口同声地问:我应该如何使用我的力量?而这正是科学认为它回答不了的问题。侏罗纪公园(套装全2册)读后感400字 第(3)篇
电影看过无数遍,小说一直没看过,今天终于圆梦了。
以前听别人说,电影只取了小说十分之一不到的片段就塑造了好莱坞科幻的经典之作,可想而知小说的内容多丰富,场景多惊险刺激。
读起来欲罢不能,作者悬疑式的设问频繁出现,环环相扣,场景切换自如,而又不失效果。描写生动客观,完全是三维立体式叙述,拟声词的大量应用,让人声临其境,欲罢不能。
读罢全本就像自己化身为主角到惊险刺激的侏罗纪公园探险了一回,你亲眼见到了威猛高大的霸王龙,机智凶残的迅猛龙,笨重而温顺的梁龙腕龙,还有高大的蕨类,密不透风地原始森林,古老的地球风貌纤毫毕现地展现在你眼前,带给人不可思议的感受。
真是值得细细品味,无论是为了阅读的快感还是写作的技巧,这一定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