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小径分岔的花园 读后感(3)篇

(2019-07-11 00:09:01) 读后感
小径分岔的花园
作者: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小说集,一九四一年出版,收短篇小说七篇。其中,《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博尔赫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为“侦探小说,读者看到一桩罪行的实施过程和全部准备工作”。间谍余准,一路躲避英国军官的追踪,潜入汉学家艾伯特家中。他与艾伯特大谈一部名为《小径分岔的花园》的杂乱无章的小说手稿,突然开枪杀死了艾伯特,借此成功将情报传递给了德国人。“小说—花园—迷宫”的脉络第一次出现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并成为其艺术的关键词。对时间或平行或背离或汇合或交错的不同序列的理解融入写作,无穷的可能性由此而生。
小径分岔的花园 读后感 第(1)篇

天气不好的周末午后,原本准备工作的我打开了博尔赫斯全集,就沦陷了。本周的高光时刻,大概是读到最后一句时的内心荡漾起的悸动。以至于直到现在我还激动不已,觉得应该为他写点什么。他不知道(谁也不可能知道)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小径分岔的花园》盛名在外,没有想到是这么一篇不到20页的短篇。但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写作方式呀?听说博尔赫斯从不写长篇,但他的作品信息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一篇短文中所构建的世界,足以超过其他人的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是一篇向博尔赫斯致敬的短评,目的是推荐大家也去阅读。所以我不准备去找文献资料做专业的文学评论,只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感受。故事简单到令人不想剧透。相信我,如果你们想要保持阅读的愉快感,请不要去阅读任何的剧情简介和那些毫无价值的拆书。博尔赫斯这样的大师,值得我们完全放空自我,跟着他走入那个令人迷醉的小径分岔的花园。想象一下我们走入的那个迷宫,每条分岔路口意味着我们将走上完全不一样的路。不不,这只是简单的平行宇宙概念。而在博尔赫斯笔下,时间被完全打乱了。这是一篇处处有伏笔,然而又处处令人迷路的小说。他告诉我们,开头即是结尾,时间的起点亦是终点。你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敌人。此刻也是未来,过去也是现在。作为普通人,我们看待时间的眼光,是线性的。因此我们执着于过去,沉溺在现在,看不清未来。而博尔赫斯举重若轻,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将我们拖入了他构造的虚构与现实世界。阅读博尔赫斯,无疑并不轻松,但又是极其愉快的。你能感受到,一个作者对于思考的诚意和对读者的尊重。我们都生活在时间之中,而有人能带我们超越时间。

小径分岔的花园 读后感 第(2)篇

越来越多的时候,很难轻易的评判一个人或者一本书。尤其是与众不同的人和与众不同之书。博尔赫斯的这本书就是如此,我怎么能随意评论它,凭我有限的知识和经历并不能真正领会。一直有一种观点,作家赋予一本书思想,读者的精神领悟才能凸显著作的灵魂。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领悟,所以一本书就有大相径庭的灵魂,对每个不同个体的读者而言,判断一部作品是优秀还是平凡,其实是看这部作品能不能在最广泛的读者之间引起共鸣。似是而非的论断,不轻易表达某种立场,不下结论,等等,都是一些作家惯常使用的写作方式。仅此而已就可以创作优秀的作品吗?当然不是。在有限的文字中请拥有没有思想壁垒的精神世界。之所以爱书,就是因为,总有些书能够打破原有的思想壁垒,拓宽读书人思维方式。《小径分叉的花园》就是此类。文字的排列有无穷种可能。当然可以用巴比伦彩票和六角形图书馆类比宗教和社会。通过立体化类比,跳脱出固有的思维方式,远观我们生活的世界,世界居然是有另外一种幽默虚无的可能……文学是没有精神壁垒的世界。你的精神世界如何呢?去小径分叉的花园看看吧!n当然,“如果真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样子。”——博尔赫斯

小径分岔的花园 读后感 第(3)篇

mn原本是想找些短篇零散时间看看的,发现博尔赫斯的短篇实在不适合,多次看了中断后又要重头读起,或者看完后想在看一遍,看完一遍后又需要一段时间好好回味,这一段时间绝对不能有事情打扰。博尔赫斯的小说可读性非常强,和一般的小说重故事性不同,博尔赫斯更多以一个说故事的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叙述和一些讨论。主题往往是时间,空间,人自身之类的哲学问题。另一个人 里面作者写了一个不同年龄段的自己的互相遇见和争论,最后说这些都白费力气,避免不了我要成为我的结局。环形废墟 里,我在梦里塑造了一个人,我走向火堆后发现我也是梦里的一个人,庄周梦蝶,又怎么去证明不是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呢。沙之书 ,一本无限乱序页码的书,似乎可以拿去象征任何命运人性之类的事情。一个人厌倦的乌托邦 特隆 和 巴比伦彩票中,作者讲述虚构的世界,描述一个社会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各种形式。小径分叉路上的花园 ,一本无限的书就是一本可以重复的书。在多篇文章里面博尔赫斯都会说类似“我说的事绝对真实”之类的话,似乎反复和你强调事情的真实之后虚构就成了真实,但更像是提醒你这一切都是虚构。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