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远远的背后带领 读后感(3)篇

(2019-07-11 00:22:30) 读后感
远远的背后带领
作者:安心
作为家庭教育领域内的标杆性人物之一,安心用十年的时间从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等6个角度,深入剖析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精髓,并通过日常的故事展示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模式。她的文字闪耀着强大的洞察力与缜密的逻辑推理,用彪悍温暖的方式揭示爱的真相,直戳人心。在远远的背后带领,教孩子不去伤害,也教孩子不被伤害,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就是孩子未来与世界的沟通方式。
远远的背后带领 读后感 第(1)篇

无意中看法这本书,翻看前几页特有兴趣,尤其作者讲界限时,我刚好看《P.E.T父母效能训练》实体书。之前借了几个月都没怎么看,要不看一会就看不下去。但看安心这本书,思路突然清晰起来。还是回到安心的《远远的背后带领》这本书来。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结构清晰,实操性强。心理学内容有趣、简单!很喜欢这本书,够实用。很有启发。尤其讲倾听部分,有很多案例,非常实用,也很详细,方便读者深入理解。这与其他育儿心理学书很不同(大部分育儿心理学书倾向于理论多,要不案例不容易理解)

在书中一共有6部分内容:不越界;不批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自我调整。

书中给我印象深刻有6点:

1.界限

一说到界限,99.9%都会越界,即使那些心理咨询师或者认证P.E.T,正面管教等心理学、亲子方面老师,也会偶尔越界。日常见到“尊老爱幼,催婚,劝说,夹菜”等情景,都是越界行为。正如安心说的,每个人多少会越界或被越界,但要学会时刻带着觉知,提醒自己不要越界即可。

那怎样做到不越界呢?在他人遭遇困扰时,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尊重而不放纵,邀请而不要求。如果我们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就会对他人产生一份信任,不剥夺他人的成长机会,不妨碍他人发展面对问题的能力。

如果能意识到这是他人的事,我们便清晰了自己的位置,做一个陪伴者和倾听者就是当下最好的给予。

去倾听和陪伴,而非直接去把对方的问题解决,抢走他人的问题,剥夺他人去经历的权利。被允许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其实是很多孩子的渴望。

2.爱是最好的抗挫折能力。

这个年代竞争如此激烈,父母难免不焦虑,不得不提前给孩子做准备工作。当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时,我们家长很想找老师沟通。事实上,孩子有着自己的应对方法,我们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心。孩子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很多事情其实他们是有能力去面对的,比起所谓挫折,孩子们可能更担心的是父母的情绪问题。如果父母有平和的心态和对孩子应对能力的信任,可以帮助孩子更从容地应对外在世界的各种问题。

身为父母,在内怀有信任与尊重,是养育孩子的最好土壤;在外给予高品质的陪伴,是孩子充满安全感的港湾。无条件养育是最好的抗挫折教育,爱是最好的抗挫折能力。

3.倾听

学会积极倾听孩子,对每一个想成为智慧型父母的人来说,是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难题。因为我们为人父母,习惯站在自己角度去听,选择性听孩子的问题。并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也没认真想到孩子的感受和问题背后原因。

充满同理心的倾听,能滋养孩子的身心;一次不带评判的倾听,能温暖孩子的世界。

关于倾听,书中有许多案例。这些案例是我们日常中常见的问题,很典型,也很实用。值得仔细看。

4.觉察与自我负责是疗愈的开始。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创伤,治疗伤疼是个漫长过程。觉察与自我负责是疗愈的开始。也许我们会觉察,但不一定会做到自我负责。

真正的疗愈是,客观看待你曾经产生的一些错误的信念,并做出调整,而不是在心里去想象一个孩子,然后去陪伴这个孩子,或者把这个孩子养大。

疗愈就是已经成人的你学着负起责任,去表达曾被压抑的感受,用成人的眼光重新审视某种信念。

把内在孩童具象化,反而可能会让你深陷其中。若相信你内在有一个受伤害的孩子,活在受害者的角色里,沉溺其中,那么内在孩童不但帮助不了你,反而会成为逃避成长或不为自己负责的一个好借口。

5.做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的父母。

说到情绪,我听了无数情绪管理课程,看过不少情绪管理的书,但觉得自己在孩子年前还是管理不好自己情绪。当然,相对以前,我已经有很大进步。

正如作者说的: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是父母必修的功课。这门功课需要修炼很久,也需要时刻觉察提高。因为在亲子沟通中起到关键作用。当父母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时,才能跟孩子更好地沟通,表达当下的感受,而不是释放过往压抑的情绪。

6.一致性沟通

这里的沟通和其他沟通书籍是不一样的,它是指: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和无伤害的沟通。

一致性沟通提到:预防性我信息,表白性我信息,口头第三法,肯定性我信息等。其实无非P.E.T.的技巧:倾听、面质、表白、预防、肯定、第三法、价值观。可以试下这些技巧,看效果如何。

这里的沟通有用到转念工具,不过,我不太理解,也没用上。

如果往深层思考,一致性沟通是出于萨提亚沟通模式第五种。它是指: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期待,同时也要关注到对方的观点、期待、渴望和感受,还要兼顾到当下的情景。据说这个工具很好用,我没用过。

总之,这本书将P.E.T技巧讲解的很详细,想学习P.E.T技巧,推荐大家看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够简单、实用,容易理解。

远远的背后带领 读后感 第(2)篇

现实中的好多家庭都是“焦虑型母亲”和“缺席型父亲”。焦虑,忧郁,专制,争夺主权是我们教育途中不可避免的“通病”。学过很多关于亲子教育的理论知识,面对现实,面对孩子的火爆脾气,不依不饶,屡教不改,难免还会让我们的防线一次次崩塌。其实孩子的情绪也没有好坏之分,愤怒能帮助他们守护好自己的界限,悲伤能让他们更接近爱和慈悲,而恐惧能让他们远离危险,所以接受他们的情绪,拥抱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内心的压抑,不满得到释放,内心找到平衡点,不至于积压心里太久而伤害自己。

书中第五章提到“无条件养育”,其实,有些时候我们一直在践行无条件养育,对孩子的无悔的付出,不求回报。但是很多时候我是做不到的,我会不由自主地操控孩子、期待孩子。如果真的做到无条件养育,其实让我们抓狂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所以我非常理解认为无条件养育很难的父母,比如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是你的事,不是你家人的事,你可以无条件地爱孩子,同时,也要允许你的家人用他们的方式养育孩子,甚至你也要允许自己并不能时时刻刻都做到无条件的爱。美好的关系是彼此看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彼此间不过分依赖,独立而又有联结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身为父母,在内怀有信任与尊重,是养育孩子的最好土壤;在外给予高品质的陪伴,是孩子充满安全感的港湾。学习无条件养育,对孩子不过好的期望,不操控,远远的背后带领。

远远的背后带领 读后感 第(3)篇

断断续续地读着,每一次都会因为被书中的句子打动而眼眶发热,不得已只能停下来消化恢复。这次趁着坐飞机的时候缓慢的读完了,依旧读到眼眶发热,极力控制着不让眼泪流出来。从书中看到了太多,包括内心深处的自己,包括对孩子的愧疚。特别是回想起刚刚生娃的那几年,因为初为人母,在养育孩子上留下了太多的遗憾。这几年通过断断续续的接触学习P.E.T,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内心逐渐平和,温柔的力量不断增长,不管是面对外界还是面对自己,都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定了。身边的关系也在不断改进,家庭关系越来越和睦,真诚的感谢感恩这样的遇见。但是依然学的不够彻底,在对待孩子上还不够耐心。安心老师说愧而不疚,决定回去后再把P.E.T完整的学习一遍,希望能早日达到理想状态,让我的宝贝们能拥有更好更好更幸福的童年。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