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第二性(合卷本)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7-12 00:08:01) 读后感
第二性(合卷本)
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
《第二性(合卷本)》《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第二性(合卷本)》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第二性(合卷本)》《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第二性(合卷本)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这是研究女性的经典作品,横跨多个学科,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生物学,哲学。洞见纷呈,有目不暇接之感。

       作者的论述从宗教命题(亚当是夏娃的一根肋骨所造)开始,以“独立的女人”作为终章。这个安排,当然是经过了作者深思熟虑的,并且很符合这本书的目标,解释女性的历史地位,目前状态和未来应该存在的状态,赋予女性以独立的地位。

        怎么说呢,从感情上讲,其实我个人不大赞同 “第二性”这个命题。但是在客观现实里,女性的确处于被动的时候较男性为多。不说别的,比如说怀孕生孩子,从怀到生和哺育长大,女性都是很被动的。而男人很超然,他主要是负责授精。一如波伏娃的比喻,女人如器皿,如花盆,男人种下种子,剩下的事都是花盆的,都是女人的。在这个现实里,女性的被动迫使她不得不提前成熟。开玩笑的讲,女人一旦生下孩子,其心智的成熟瞬间可以做作为老公的男人他妈。这不是理性的选择,而是客观的现实迫使女性不得不忍辱负重,不得不提前成熟。

       我们从人格出发,当然没有第二性或者第一性之说。因为男女实际上都是平等的。但是人格的平等不意味着男女在客观现实中的平等,因为人格是比较抽象的存在,它首先是一种精神性。而在客观表现上,男女实际上仍然是不平等的。女性承担了过多的家庭义务,生殖和哺育的责任。而在社会的职业分配中,女性更多的时候处于辅助地位。如果她想改变这种现实,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在某种意义上抹杀了她作为母亲或者合格母亲的机会,使她不得不像一个男人一样去存在。

        然而我们毕竟已经远离了蒙昧时代,度过了新文明起点的近代和大发展的现代。在当今,女性的地位问题,或者说摆脱第二性的问题,正在得到空前的改善。人格的平等,政治权利的平等,自由的选择权利的平等,都使男人和女人的两性权利越来越趋向于一致,平行。

        当然,权利和精神心理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足够的改善,然而女性生理本身的被动,是很难得到完全克服的。月经期心理和生理的不稳定,生产和哺育期的问题,都是客观和无法克服的难题。这就构成了女性作为第二性的被动依然有限的存在着。在可见的未来,可能还是难以得到完全的改善。

        另一方面,我们也觉得第二性的说法,并不独女性独享,男性也是第二性。其理由如下:首先,在上帝的造人过程里,上帝自身才是唯一的第一性,男女都只是第二性而已。其次,由于夏娃是从亚当的身体中分离出来的,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赋予了男性“母体”的女性身份。即是说,亚当“怀孕”,“生”出了夏娃,亚当也是“女性”。如果夏娃是以后繁衍人类的母性第二性,那么亚当也是夏娃之前的第一个“第二性”。第三,如果上帝是第一性是成立的,那么作为第一个第二性的亚当和永恒第二性的夏娃共享第二性的身份。因为亚当和夏娃,他们是雌雄同体的。换言之,每一个女性的体内都潜藏着可能男也可能母的卵子,每一个男性体内都潜藏着可能男也可能母的精子。

        亚当和夏娃,男性和女性,都是第二性。因为在他们的身体中,都潜伏着双性的因子。惟上帝是唯一的第一性。这很符合宗教的传说,以及是精神教义。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则两性平等是必须的选择,必然的结果。而这一点,已经与宗教无关了。


2019-5-3

第二性(合卷本)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女性自我认知宝典——《第二性》读后感

波伏瓦这本《第二性》,堪称女性自我认知宝典。

虽然时代的变迁使得其中部分内容已不再适用,绝大部分仍然是切中要点的。特别她对自我和他者(特指男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历史渊源的论述,个人认为至今未有超越之作。

在这里,可以看出,波伏瓦这本《第二性》里对性的区分是以性别为依据。男性为第一性,女性为第二性。男性处于主导支配地位,女性从属于男性,没有自主性。

传统上对性的区分为三类(层次)。第一性是性器官及其运动;第二性统称为性欲带,例如乳房、舌头、嘴巴等;第三性指人的精气神,如魅力、性感、成熟、有文化等,这是精神层面的性。

前前后后读了三个月,两千多页,这样的大部头恢宏得不抓牛耳,分章不分节,读时偶有啰嗦跳跃感,越读又越觉得每一段话都值得仔细推敲。

就认知自我而言,女性到这本书中旅行一趟是必要的。它既包含了性启蒙,也概括了亲密关系中女人的角色定位及根深蒂固的从属属性。作为第二性,与作为男性的第一性既是强烈的依附又是风云暗涌的对抗。

当今女性之自由与独立与日提升,但这种内在性的改善(心理层面)仍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社会属性决定了女性在社会角色倾向于内在性,二是如果女性通过强化工作获取报酬趋向于超越性,男性对她会望而却步。

由此看来,对于女性,努力是没有好处甚至只有坏处的。卑微的性和归属成了她赖以生存的依托。她需要通过男性才能成为她自己。

另一方面,社会又“要求”(明显就是压迫)她们必须学会梳妆打扮和“无为”社交,消磨时间的同时间接证明男性作为第一性的核心地位和不可违逆。

男性才是女性自恋的根源。她因此有了对爱情的信仰和崇拜。不论是以性甚至同性恋或者其它方式作为渠道。女人自恋并非为了确认自身的优越性,而是借此承认了自己的易碎性。她们每天要花长时间化妆卸妆,取悦男性的同时弱化了自我,最终只有在男性欣赏、在乎或者钟情关爱的眼神里,她才成为了她自己。

女性之独立,在于对性和身体的信仰。有了信仰,才会去触碰并深入自己的漂泊的灵魂。

初看这本书时可能会出现如杨冰阳在《完美关系的秘密》等作品里宣扬的奴性思想——即女性第二,依附从属于男性。但她强调这个第二性是出于性别不同去考虑,如前面所讲到的,从性和心理的角度,女性是有相当优越性的。

对于性别的认知,《第二性》可谓是站到了全新的高度。从这本书里,可以让我们系统化的认知性别本身及其延展的大量内涵。唯有解决了认知问题,两性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进步才能得到保障。

第二性(合卷本)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有一些事实是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讨论的,总体来说很客观,对于女性的剖析很全面。波伏娃写这本书不是要求女性成为第一性,而是说明女性成为第二性的不合理性。要实现超越性,要以独立自由为基础。女性的整个人生都是不确定的,面对的诱惑比男性多的多,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有限,很多优秀的女性也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天花板最后无奈地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女性要作为一个主体活着,首先是做人,然后才是做女人。看了这本书,对“女性气质”的感觉就更深刻,在我眼里不是社会所指的女性特征,而且一种温柔的力量感,女性以自己的独到之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不是每个女性都必须回归家庭,藏在她的内在性之中。最近在看《我家那闺女》,其实挺羡慕几个女生的生活状态,事业成功、生活自律、有可以谈心的知己,我觉得真的很好了,但这档节目后面演变成一个相亲节目,说什么女大当嫁,四个爸爸都认为女儿不嫁出去人生就不完整了,李立群老师说的我印象很深刻,他认为结婚只是一个动作,是一个社会行为,个体在人生中能感到幸福才是最终目的。就算在当前这个社会,女性想要实现自己相对男性还是有重重障碍,但一定要有信心,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