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赫鲁晓夫到普京读后感1000字(3)篇
(2019-07-12 00:09:04) 读后感 -
本书利用包括解密的档案材料在内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真实地、具体地、生动地描述了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和俄罗斯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展现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普京等5位领导人的思想政治观点和活动。书中在叙述巨大的历史变迁的同时,还探究了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指出了应该吸取的教训。从赫鲁晓夫到普京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读这本书的人,或有以下特征:一是关心政治,那种嗅觉比别人灵敏。尤其擅长研究大人物生平简历,说起来如数家珍。二是喜欢探讨历史,对中共党史稔熟于心。三是政治倾向保守的居多,自命为左派也毫不羞涩。四是…不好意思啊…年龄偏大。老衲自以为符合以上几条,说出去,也没啥难为情的。希望别人也是道友,最好连党员都不是,因为我不是。
言归正传,说感受。
1.说说中苏两党关系的前世今生。先说前世。
感谢马克思、恩格斯,因为他们创建的共产主义学说,为人类社会勾画出一幅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这种学说是自古以来,唯一一个真正为劳苦大众求翻身得解放谋利益的系统理论,是普天下穷苦人追求的精神家园和最高理想。感谢列宁、斯大林及其同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是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并影响了全世界。他们播撒的革命火种,烧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全世界。无论今天怎样,经历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国度,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对人类的影响将持久深远、不可估量。
中共的建立和成长,是在苏联及共产国际的扶持下发生的。至少在1938年以前,都是如此。这一点毋庸置疑。直到毛泽东真正掌握当的领导权,能够独立自主的决定本党的方针政策。中苏两党才进入到一个真正互动的阶段,当然,这种互动只是作为独立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仍不平等。这种不对等的状态,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才彻底改变。
此节的意思是,苏中初期是师徒,苏共甚至是监护人。中期是兄弟,苏联是老大哥。后期是对手,苏联是修正主义的代表。两党之间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生也相从,死也相从,恩也重重,怨也重重。是一对欢喜冤家,有矛盾,但不至于决裂。这是前世。
中苏决裂始于赫鲁晓夫,赫鲁晓夫的孽障始于秘密报告,秘密报告的核心是否定批判斯大林。由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敌对期。意识形态的变化导致两党分道扬镳。当中甚至有过武装冲突。
直到进入80年代,苏共出了个戈尔巴乔夫,此人以改革家的面目出现,满世界推销他的新思维。他出动向同样以改革家自诩的邓伸出友谊之手,于是,跨越了三十年的恩怨,两个改革家同时摒弃了前任的主张,握手言和。历史好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不幸的是,戈氏的改革还没出笼就胎死腹中,不仅没能改出新面貌,反而把苏联整灭亡了,把苏共给整解散了,他自己也被整成祥林嫂了,整天柱着个破棍子到处絮叨,十分讨嫌。中苏两党的关系到此戛然而止。但是中俄关系顺势续上,密切互动仍在继续。
2.中苏关系一直是对对和的关系。所谓对对和,就是打麻将当中的七对和。彼此都在找对子,打一样的牌。
从赫鲁晓夫开始,中苏两国就开始了跨时代的相互模仿,两国两党的发展过程,有微妙而深刻的相互制动关系。
具体而言,赫鲁晓夫批叛斯大林,向美国示好,消灭阶级斗争,发展承包经济,开放自由派言论等作法,几乎全部被后来中国的改开设计师接受。赫氏在苏联没整成的改革,在中国开花结果。以前总讲邓是改革的总设计师,现在看来,赫鲁晓夫才是。毛当年称邓为“中国的赫鲁晓夫”,真是入骨三分,邓真是一点都不冤。
这样写会不会有麻烦?不写了。
从赫鲁晓夫到普京读后感1000字 第(2)篇一直没有搞清楚前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后从全面帮助中国、直至与中国翻脸、进而苏联专家从中国全面撤出的前因后果,也不甚了解前苏联的几个主要领导人的境况、当时的历史变迁、目前俄罗斯的现状及被坊间当作“神一样”崇拜的人物-普京,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的接班人,在斯大林当政时,极尽其乖顺听话的本事讨好斯大林,甚至违心地不惜用笨拙的身体表演舞蹈,为的是博他一笑。其实他内心是恨的,恨的是自己没有文化一直被斯大林看不起,好在他不错的办事能力还能为他加分。一旦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一改其追随者的面目,仇恨从心底里爆发出来,甚至将斯大林的墓从他与列宁合葬的墓中挖出来,其行为令世人发指!正是他的反斯大林,前苏联与中国的良好关系破裂,从此走上了与中国30年冷战的漫漫长路。此时正是邓小平被毛泽东委以重任反苏论坛进行中……n勃列日涅夫年轻时样貌英俊,为斯大林看重、提拔,所以他没有理由憎恨斯大林,当他继赫鲁晓夫下台后,没有沿着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路线走下去,但是也没有公开认可斯大林的功绩,他在位的18年,前半部分兢兢业业发展生产,让前苏联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另一个超级大国,其时雄厚的实力及欣欣向荣的国家面貌甚至一度被后来的人们所怀念。由于与他的前任赫鲁晓夫一样没有良好的文化教育,勃列日涅夫在他执政的后半期越来越贪图个人享受,以致当时被后人评价为“停滞的社会主义”(但其实其国力还是相对不错的)。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从小就有来自骨子里的反无产阶级的血液流淌,他们均出生在比较富有的家庭,家人都曾遭到社会主义的“迫害”,他们心里恨苏维埃、恨社会主义,梦想将前苏联引上资本主义道路。在他们的纵容下,资产阶级思潮泛起,戈甚至“头脑发热”地同意反对派提出的“废除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殊不知俄共一旦从领导地位上下来,从此再也没有继续辉煌,也许这才是戈心里希望的,最终导致前苏联解体。戈从政期间,打破了前苏联与中国冷战30年的僵局,曾访华,当时正值中国“6.4”期间,邓小平指示取消天安门广场的欢迎仪式……叶利钦的当政,让国家崩溃的步伐走得更快了,他所谓的改革,让当时的社会倒退到世纪初的状态……n普京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既是叶利钦指定的接班人,但也不完全赞同叶的指导路线,也不肯定苏维埃,从他指定国歌、国旗的设计中可以看出。他一步一步艰难地将前任期间的“烂摊子”收拾妥当,走出一条“俄罗斯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他当政期间,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并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同时严重泛滥的腐败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愤慨,在普京否定了曾一度被世人羡慕的前苏联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宅”后,这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了。究竟是实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后人自会有评价。本书运用大量翔实的史料,为我们娓娓道来前苏联及俄罗斯近60年的社会发展史,喜欢那段历史的书友们推荐看看。
从赫鲁晓夫到普京读后感1000字 第(3)篇赫鲁晓夫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者,他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掘开了社会主义堤坝的第一个口子,从此以后整个阵营信仰迷离而崩溃,人心涣散而心有异志,从前铁板一块的社会主义群体逐渐瓦解破碎。此人罪莫大焉。最大的恶果是,他将仇恨社会主义的执念深深埋进年轻一代人的心里,最得继的两个人,一个叫戈尔巴乔夫,一个叫叶利钦。此二人自青年时代就深受赫氏蒙化,坚定了推翻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为此大耍两面派手法,在苏共体制内阳奉阴违、忍性苦等二十多年,直到一朝得权势,两人合力解体了苏联,解散了共产党,作为苏共最大的叛徒和罪人,其心可诛,罪不容恕。苏联解体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东欧阵营相继瘫塌。红遍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覆灭了。
当然,还剩下中国,不过已经特色了。
苏联的所有政治波动,都给中国的政治形势带来深刻甚至久远的影响。尽管官方并不愿意承认。一是赫鲁晓夫的所谓修正主义路线,在毛时代被大批特批,但在邓时代却全盘接受。邓的所有改开大政几乎都能从赫氏理念中找到出处。二是戈氏八九年对中国的破冰之旅,正值学潮,也正值两国同处改革关键期。此会是两位改革家的风云际会,在改革大政上或搭成共识。但随后发生的事,让各自都身陷泥潭。六四事件让邓一夜之间站在风口浪尖,面对整个世界的反对或制裁。邓决定韬光养晦,小心静养不出头。政策回归保守,改革步伐收敛。戈氏更惨,整垮了苏联整垮了苏共,也整垮了自己。灰溜溜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也正因为邓目睹了戈氏政改失败的经历,才使得其后任放慢了政改的节奏,避免了戈氏国破党亡的结局。
戈氏作为苏共党魁,亲手毁灭组织的作法,也曾被某某效仿,试图在中国走戈氏的老路,只是学的太晚太傻,没成气候,胎死腹中。
习总如今加强党建,深层原因还是来自苏联解体的教训。这教训足以警醒中共五十年。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