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3)篇
(2019-07-13 00:09:05) 读后感 -
《带一本书去巴黎》的林达又踏上了浪漫花都之旅,然而,背负历史的所在总是沉重的:“一百年,可以积淀、挣扎、反思而产生雨果。一百年,也足以推陈出新,埋葬一段历史,因而彻底忘却,整个民族并不因为经历了什么而有所长进。巴黎是一个城市,也是一段历史缩影……你会感受一些他们的历史观。”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第(1)篇
《带一本书去巴黎》是我看过的写得最好的游记之一,说它是之一,只是因为之前看过的也是林达所写的游记《西班牙旅行笔记》,可以算作是之二。
林达的游记并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介绍景物,间或夹叙夹仪,对景点的历史典故,趣闻趣事拿出来笑侃一番,轻轻带过的那种游记。
他们夫妻二人的游记,更像是循着历史沉淀下来的古迹,拂去古物上沾染的厚重尘埃,还原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场景,深刻剖析每个历史人物所处事件的历史环境,彼时彼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动机。林达的文字,带着中世纪法国人民在探索“自由、民主、博爱”的文明进程中步履的沉重,更带着对人类整个文明进程的深刻反省和深度思索,他们的文字,读来有很强烈的画面感、历史感和带入感。掩卷长叹,令人久久不能平静。
想来旅居美国的夫妻二人,历经国内“大革命”刻骨铭心的记忆,再加上长期大量的阅读,所以写出这般有深度的文字,也就不奇怪了。林达的游记,读来酣畅淋漓,有时间,想把一系列都读一遍。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第(2)篇林达的书必须要给五星。首先,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真的很难看进去,因为讲的都是非常复杂(只有文科生才知道法国到底经历了多少次大大小小的革命与复辟以及法国到底有过多少次共和国的诞生又死去)的法国历史,而且很多地名和历史人物的名字拗口又难记(比如我永远分不清路易十四路易十五balabala),所以真的不是一般地难看懂。但是大概看到60%左右的时候,理清了思路之后!我终于可以隔着冷漠的电子屏幕感受到法国革命的热烈/残酷的感受了。其次,作者的手绘插画真的挺加分的,最喜欢的一幅插画是今晚看到的画的小丑和他的狗那幅画,很有意思的。最后,依旧感叹一句:林达是我2017年发现的最好的宝藏作家,也是我2018年除去李娟之外最爱的作家了。12月第2本书读完啦!应该也是2018年的第112本书了吧如果没有记错的话。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第(3)篇有书友推荐读完《九三年》,可以再读一下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因为带的就是九三年这本书。所以伴随着阅读,跟着林达夫妇又去了一趟巴黎。读完后重新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串起来了,最有历史感的城市承载了太多厚重的过往,让人荡气回肠。法国十月革命原是底层人民的一次暴行,绝非历史书写的那么英雄主义。但法国巴黎,也正因为有了雨果卢梭伏尔泰拿破仑法国大革命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 才造就了浪漫的巴黎。喜欢这本书九分是作者的笔触,一分是作者的手绘。希望下次去法国的时候,可以带着这本书。在塞纳河畔伏尔泰咖啡馆坐一坐,重走西岱岛,去凡尔赛,再走走香榭丽舍大街,再看一眼凯旋门,再去一次卢浮宫寻找真迹。一本好的游记,也是一本好的法国历史叙述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