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氏451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7-13 00:25:09) 读后感 -
作者:雷·布拉德伯里
当代科幻大师经典代表作,五十年前首次出版时引起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反乌托邦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华氏451度是纸的燃点,故事发生在一个压制思想自由的世界里,这里所有的书被禁,消防员的工作不是灭火,而是焚书。小说主人公已经当了十年消防队员,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从事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奇特的女孩,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疑虑,直至对这个世界发起挑战。
华氏451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这本书从纸的燃点开始,描述了n1.一个大环境的冲突:n社会从推崇知识到反对智慧的大转变。人们被要求每天必须用最无聊危险无意义的事情填满脑子,不能读书,不能思考,不能在传播知识。2.一个职业的矛盾:n消防员����从房屋救火转变为防火,当新世界所有房屋都变得防火时,消防员本该不再忙碌,但是畏惧知识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多,消防员就开始了角色的转变,歪曲职业历史,配养反面意识,从思想到精神统统瓦解,忘记曾经的美好,像一群横冲直撞的狗,没有了思考。3.一个人的觉醒:n一名消防员从自我怀疑-自我认知-自我救赎。就如同鲁迅先生笔下的呐喊声。4.一群人的反抗:n一群从前受到社会和人们敬仰的知识分子,科学家,教育家,宁可选择流浪也不屈从,每个人背下自己最喜爱的书,他们是知识的承载者,选择口口相传,将知识留存给后人。【几个我记忆最深的点】na)极端反智社会的麻木荒谬与混乱,想到现在社会很多人都沉溺于娱乐和各类无价值的信息堆中,崇尚快乐至上的想法,不也正在缓慢的形成一个个小的反智群体吗……社会脱离了思考只会毁灭。b)书,先放在脑子里,这是我们去接触它最简单粗暴也最直接的方式,而后吸收书的精华,转化为我们的内在,形成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用自己的方式输出给社会。c)无论怎样都要保持思考,绝对的服从和听话,就会丧失人的特性,忘记自己。
华氏451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两个多小时看完这本书,作者笔下的这个战争随时爆发的时代,人们在家通过电视墙享乐,通过海贝被灌输一样的咨讯,无人思考无人对身边事物感到好奇,我们拥有使我们快乐的一切,但我们仍然不快乐,少了什么呢?n答案在书里,或者是其他能够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感到富足的东西,它一定是有质感的,有着真实细腻丰富的生命;其次,面对有质感的东西,还需要有品味的心,能够在快节奏里慢下来去咀嚼,而不是吞咽;咀嚼消化了有质感的东西后,便可以加注自己的人生阅历对其进行使用。为了行使这一权利,主角从焚书的人变为护书的人,宁可靠一己之力维护哪怕一本书,书中结尾的那群逃亡者,人人都是行走的书籍,组合在一起就是行走的图书馆,哪怕是截取片段,靠一章一节拼凑,也不愿那些书就此消亡。还有一点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告诉自己他们并不重要,不可以有优越感,只不过是借躯壳来存书罢了,将来再将这些书存放到子女脑子里——如果子女愿意的话。感觉这本书给每一个书读人找到了一个读书的根基,那就是不愿人云亦云,不愿被世界同化,不愿被娱乐至上,不愿错过有质感的美好人生,不奢求过目不忘,但唇齿留香,总会形成点滴记忆,在不知名的时刻影响并引导我们,这还不够吗?
华氏451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每次看外文翻译书籍 我总是很难理解里面的词句 很是生硬 而且完全不能理解书写这本书的外国背景 有些人非常推崇外文书籍直译 说这样保持原汁原味 但既然想要保持原汁原味 何不去看原著 这本书原本我以为是以前的美国所经历过的时期 其实不然 消防员不是用来灭火而是用来放火的 哪里有书就去焚书 确实是不可思议 后来看了书的后记和尾声 我大概是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其实焚书只是最直接的一种破坏知识和智慧的方式 现今社会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焚书”行为 把好好的一本原著改编的不成人样 好好的戏剧表演 为迎合大众而加入的各种庸俗 好好的一首原创歌非得弄得不伦不类 改变的人自以为是创新 其实是对原著的摧毁 这何尝不是一种“焚书”行为 尊重原著 尊重历史 尊重知识 就是我们拥有思考 拥有自我的开始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