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读后感300字(3)篇

(2019-07-17 00:06:54) 读后感

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

作者:林达

本书通过精彩动人的故事,展示了与美国种族问题相关联的社会意识和法律演进史。介绍了在契约社会里,立法的民众基础、法律对人性的思考、法律的变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等问题。通过作者的叙述,读者能够看到:在法治国家里,民众、尤其是弱势人群怎样运用法律,经过长期抗争,取得自身权益,并由此推动全社会认识的深化,使整个国家在消除不公正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稳定的进步。

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在线阅读地址

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读后感


此书是从浅了说,是说美国的黑人权利的争取历史的。往深了说,是探讨人类在民族融合上的可能路径。当然,书中实例,均为美国建国前后到现代的真实历史。可说美国黑人权利的变化历史,可以看作是美国先行为人类未来的民族大融合在作预演。


不同于之前两本书,这本书的内容我的收获更大些。因为我对美国的了解除了不久前两周的美国西部自驾游之外,有不少是上学时候世界史课本的印象。所以,读林达此书,触动甚大。


1. 美国的“独立战争”。独立战争是中国的翻译,我们默认会理解为美国本土对外也就是英帝国的反抗。而实际上,那次战争是要分成两部分的。除了对外,另一部分是对内的,也就是对奴隶制的斗争,在美国建国之前就开始了。

以下几处为书中摘录。

>> 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景象:一个新的国家,其本身的存亡,尚在生死一线间的战场上。可是,他们却在那里一面向英国人开战,另一面反而有悖常理地在向自己开刀。所以,轰轰烈烈的“独立战争”实在只是半场“美国革命”,另外半场他们落实到了自己头上。


>> 美国独立之后,大部分地区的奴隶制都陆续彻底废除,经历的程序和方式却就是这样的一种非暴力的“自我革命”。这不是我们习惯的少数职业革命家和热血青年,抛家弃产投向革命的故事。这是作为代表整个社会利益集团的立法机构,用立法的手段,仅仅为一个人性反省和道德理由而放弃自身利益的一个行为。


>> 在制定美国宪法中,南北双方有关奴隶的问题上,达成了三条妥协。这三条妥协归纳起来,实际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在禁止进口奴隶的问题上,给了南方二十年的缓冲期。第二个部分是,在如何以及何时解决殖民时期遗留的奴隶制问题上,联邦承认无权对各州做出强制性裁定,而是由各州自己立法解决。


2. 比起“独立战争”,林达对“南北战争”的描述几乎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虽说林达的措辞比较温和,但我还是读的出他对此次战争的强烈不认同。因为北方发起战争的最初原因不是我们历史教科书所述的解放奴隶,而是因为南方几个州脱离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南方联邦。此处请不要以中国式思维思考,而应该以美国宪法的自由平等精神来思考,那么南方要求离婚的言行是不违宪的,相反因为南方要求离婚而发动内战的北方,反而有明显的违反美国宪法精神的嫌疑。那么“南北战争”是为了解放南方奴隶的说法有没有呢?有的,不过不是在战争开始时候提出来的,而是在南北战争后期,时间上也是林肯准备竞选总统连任的时候提出来的。举例作为旁证,南军司令罗伯特李是坚决反对奴隶制的,他在战争爆发后却加入南方。同样立场和行为的,还有美国第四任总统约翰泰勒。

除了战争爆发的原因没有那么美好,同样不美好的是在南北战争之后百年间,南方社会整体比战前混乱的多。举例,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KKK党,就是南北战争不久后开始出现的。

以下几处为书摘。

>> 南北战争真正的起因,因为林肯总统除了是一个坚决反奴隶制的人之外,他还是一个极其重视维持联邦的人,而且,后者甚至强过前者。所以,这不是一个日益尖锐持续了几十年的矛盾,由一个接触点引爆而起的战争,相反,这是一方想从这个对峙中撤离,而另一方却一把揪住了它的后领,一定要把它拖回来,这才打起来的。


>>是的,南方开了第一炮,但是,这依然只是宣布一个分离的决心。如果林肯总统承认这个分离,就不会有这场内战了。战争的决定权还是在林肯总统手中。整个南北战争的过程几乎都发生在南方,整个南方差不多都成了烽火连天的战场。在楚河汉界清楚的地盘上,若是北方不冲过去揪住南方,根本不会有这场战争。


>> 三K党的起源确实就在南北战争之后“重建时期”的南方。最初,KKK只是田纳西州一个小镇的六个青年人随便叫出来的。这六个年轻人在战争中都参加过南军,当时是1865年底,战争结束不到一年。来自战争的仇恨还没有平复,南方又处于联邦军队的控制下,他们感到没有出路。当时夜晚实行宵禁,他们就偏在夜晚出来,骑在马上呼啸而过,以示不满。“三K党”是中文翻译成这样,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成立一个政党的意思。KKK是三个希腊字母。用几个希腊字母作为小团体的名称,这是美国大学里至今还盛行的兄弟会的典型做法。我们附近的一个大学有一条小路,路两边的建筑物上,都有几个大大的希腊字母,都是大学生兄弟会的所在。这六个年轻人天天玩在一起,根据以前在学校时的传统,就给自己也起了一个兄弟会的名字。前两个K,是源于一个希腊字,意思是“小圈子”,而最后一个由K起头的希腊字完全是为了再凑个K,叫起来顺口。那白色的尖顶斗篷也是他们弄出来的,用来在夜晚吓人。看上去,这只是一个年轻人发泄不满的胡闹。可是,在当时的南方气氛下,立即有人学样,迅速传开。在南方,越来越多的人称自己是KKK。但是迅速超越了年轻人胡闹的范围,他们开始涉及政治性的反抗,例如以恐怖活动恐吓进入联邦扶植的议会的南方人,不论他们是黑人还是白人。并且开始以暴力发泄他们无处发泄的愤懑。黑人也很快成为他们恐吓和攻击的目标。KKK最终成为一个秘密的恐怖组织。并且有了一个以前南军名叫弗雷斯特的将军,成为他们的头头。


>>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在奴隶制以战争方式在南方解决以后,与废奴后的北方不同的是,南方开始了战后长达近百年的种族隔离。


>> 一场支付了六十万生命的内战,使美国人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他们再也不会用这种战争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和分歧。


3. 南北战争废除奴隶之后,黑人民权的重大事件,以及对人类民族融合的进一步思考。


>> 1964年,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这是由肯尼迪总统生前提交到国会的《民权法》几经周折,最终被参、众两院通过的一年。1964年《民权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以联邦法的形式禁止在社会公共生活各个领域里的种族歧视,标志着美国终于在法律上解决了从建国起就延续下来的种族问题。从此以后,美国黑人在法律上拥有了和白人完全一样的平等权利。


>> 美国南方在南北战争之前的奴隶制,以及自南北战争以来整整一百年的种族隔离、种族迫害和种族歧视的不光彩历史在制度上的一个症结,那就是:民主制度所推崇和认可的多数人的统治,假如没有人性的反省和追求,假如人道主义得不到高扬,假如不在追求自己的自由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自由,那么民主大树上所生长的,往往只能是“多数人的暴政”这样的畸形恶果。


>> 怎样对待人类本身与生俱来的差别,怎样面对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肤色、宗教信仰、文化遗产、政治理念乃至风俗习惯的差别和矛盾,怎样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每个个人、团体、地区、国家乃至全人类所不得不面对的最大挑战。

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读后感300字 第(2)篇

种族问题是美国自开国以来一直无法消解的痛,两百多年前,那代开国者们怀着极大宗教宽容与人道主义情怀,宣扬解放奴隶的主张,虽然由于极端南方州的利益问题没有得到落实,但是也达成了妥协—渐进式的废除奴隶制,妥协为历史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弹性空间,但是历史留给后世的问题变成了鲠喉之骨,吞不下去同样也吐不出来。那么矛盾激化的后果就是,联邦第一次面临着被一分为二甚至是一分为多的困境,美国总统在维护联邦统一的同时,也对奴隶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拔除,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的生命和已经变得满目疮痍的南方各州。随后虽然消灭了奴隶制度,但是面对这么庞大的黑人团体,南方还是实行了种族隔离制度—分离并且平等。经过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美国的黑人在权力上至少已经与白人无异,但是随着种族间的交往,文化冲突与摩擦也变成了当今种族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当然最具有美国特色的问题解决方式就是司法挑战,自建国以来美国人的思考方式就与众不同。自由带来的问题是意见的无法统一,所以开国之初也不得不留下奴隶制的隐患。但是除了美国南北战争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法律引起或解决的,当人们的反省与自觉达到一定程度,变革的发生是必然的。阿姆斯达事件是当时美国北方废奴主义者的反击与挑战,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赋予了黑人公民权,联邦法院又逐步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民权法案,平权法案等等,美国种族问题的演变史,也是联邦司法与立法的发展史,人性的自觉与法律的威严共同推动着历史发展,没有人能够阻止,因为在建国之初,那种个人左右历史发展的权力来源就已经被阻断了。

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读后感300字 第(3)篇

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历史上的槽点:种族主义。关于种族问题,中国实行的是民族自治,美国则是“民族大熔炉”,这两种制度各有利弊,不能轻言孰好孰坏,何况民族问题一直是天朝的G点,不宜多说,你懂的。以这本书而言,作者为大家梳理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美国种族问题的由来、人性的复苏和平权的萌芽、以废奴为名的南北战争、人道主义者和深南各州保守力量的反复较量、1964年“平权法案”的提出以及时至今日美国依然存在的种族问题。看完之后深深觉得,美帝不容易,平等不容易,天下大同不容易。我相信,五十多年过去后,当年旨在保护和补偿弱势族群的“平权法案”正在以“政治正确”为名制造出新的不平等,从而越来越接近寿终正寝的那一天,但人类对于“人人生而平等”这一理想的探索和追求,将永无止境。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