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读后感(3)篇

(2019-07-17 00:10:34) 读后感

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

作者:珍妮特·兰斯伯里

说到管教孩子,不同的专家为父母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这些建议可能十分复杂、相互冲突,有的还不可能照着去做。父母应不应该打孩子屁股,或者收买、奖励、忽视、重视他们,抑或对他们进行隔离?温和的管教是不是意味着让孩子自己做主?父母该不该运用威胁、分散注意力、游戏、图表、计时器、“数到三”或者是完美的“那看起来像……”等方法和工具?

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在线阅读地址

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读后感 第(1)篇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当拥有绝对自由的时候,其实意味着另一种程度的束缚和不自由。

请想象一下,如果你走在两山之间的吊桥上,周围如果是完全黑暗的,即使桥在宽阔平稳,你每迈出一步都会感觉到没有确定感,充满不清不楚的恐惧。而若是桥的两边有护栏呢?当护栏绳索为我们划出一个界限时,这座桥就瞬间变成我们在未知世界里的安全岛,守护着我们不被恐惧侵蚀。


学步期的孩子们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他们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的惶恐不安、好奇警戒,他们也渴望去试探父母的力量、能力。父母在孩子学步期为他们设定的界限,就如同安全岛一样。它告诉孩子们,你的父母足够的强大,能够很好的守护你对未知世界的不安、躁动,能够容纳你想要挑战探索的心情,能够包容你急于独立确认自己边界的渴望,也能够在你可能要脱节的时候稳稳的守护好你。

因为学步期的孩子大脑发育不够完全,所以有很多时候,他们无法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体会、情绪,他们可能会突然的哭闹、莫名的躁动、无端的大喊大叫。这可能是他们试图释放某种信号,告诉父母,我现在感觉很不好,虽然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对父母而言,面对孩子的这种躁动不安、大喊大叫、不停劝阻的情绪失控,他们很难不同样感觉到被一种失控的局面所冲击,进而感到愤怒、沮丧怀疑人生。

《有边界,才自由》这本书,很好的给了针对种种孩子失控情况的应对措施。应对不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根本的原理万变不离其宗:

1、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与真诚。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非常反感的是有些大人“逗”小孩的语气、神情。他们会问“你爱爸爸还是妈妈”,“有了弟弟,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你跟我走吧,你爸妈不要你了”,“给阿姨/叔叔表演个节目”。当孩子如这些大人所愿的被吓哭、感到惊慌、表演了节目时,大人脸上总带着一种我感觉是恶意的满足感。而被逗弄的孩子,很少会认同这些“玩笑”,孩子们往往会感到愤怒、屈辱和敢怒不敢言。这种行为,你会对一个成年人去做吗?不会。那么从这一刻开始,请你用对待成年人的态度对待你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正常的说话,逻辑清晰的表达,平等的交流。

2、当明确了清晰的界限时,坚持下去。这里的坚持并非是要在孩子越界的时候声色俱厉的呵斥他们,而是要在孩子尝试越过界限时,用一种温和但不失坚定态度面对我们的孩子,告诉他应该要做的事情、被允许的事情以及不被允许的事情。如果孩子依然三番五次的挑战这条界限,请反思,是否你本人对界限就有怀疑?你的表达是否坚定?

3、用第一人称而不是第三人称同孩子对话。很多时候我们跟孩子对话的时候,喜欢用第三人称,比如“妈妈给宝宝那个水水好不好”、“宝宝这么做,妈妈会不高兴的”等等。而这种第三人称,实际会让孩子混淆,这里面到底指代的是什么?用直接了当的“我”和“你”来对话,可以帮孩子更清晰的明白这些指令。

4、让孩子清楚你的界限的同时,帮助他表达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制止孩子的行为时,孩子可能会生气、难过、愤怒、不安。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允许孩子有正常情绪的发泄。我们要做的,是当孩子要打人、乱摔东西时,轻轻握住他的手,告诉他“我不让你这么做。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难过/不安,但你打我我会觉得疼。你可以试试拍打你房间里的枕头。”当我们一次次的温和坚定的陈述孩子的情绪阻止他们的行为时,他们会慢慢找到更合理的宣泄情绪的方式,也能更好的同自己的情绪相处。

5、无条件的爱。在有些糟糕且常见的养育方式下,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你考得不好,我就不要你了”、“你怎么这么笨,你是我生的吗?”等等等等。这些言语表达也许是父母在气头上脱口而出的话,他们知道他们不会抛弃自己的孩子,而还小的孩子们呢?他们将会活在“如果我做的不好,我就会失去爱”、“如果我不够优秀,我就不值得被爱”的恐惧中。对这些孩子而言这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而为了能够得到爱,他们会牺牲某部分的自我去迎合。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这样的成年人吗?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无条件的爱。我爱你,因为你的存在本身就值得礼赞。

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读后感 第(2)篇


首先构建可预测的环境和切合实际的期望,不要害怕孩子的不当行为也不要给孩子贴上某种标签更不要打屁股等行为,我们越是欢迎孩子的不高兴,我们的家庭就越幸福。父母需要冷静,我们的情绪状态及感受总能为他们的行为确定基调,面对孩子需要尊重,真诚,平静,且有信心的尽可能镇定自如的直截了当的回答让他们持续的感受到我们完全不受他们行为的威胁,完全能够应付得来,那根本就不是一件什么大事。如果我们没有并没有鼓励他们继续这种哭闹,过一会他们便会停止哭闹。承认孩子观点及感受,原谅并理解他们。人生的头几年,将确定我们和他接下来许多年的关系。

   保持一种“允许产生各种感觉”的态度将把大部分挑战界限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当我们对孩子所作的任何事情设定界限时,我们需要马上兑现,说到做到。给予孩子关注,承认他们看待界限的视角和感受以及我们的期望。我们的孩子需要较早的了解我们会怎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给他们需要的一切,但还要了解他们不可能总能得到他们想要的。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的好奇心都很宝贵,别伤害它。鼓励孩子继续遵循他内心的健康的探索直觉。孩子的专注力也同等重要,不要在玩的中途打断他及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孩子是我的动力,从之前的不自信,迷茫,烦躁到读到此书给我的坚定让我意识到自己可以足够强大,可以成为她的参谋,并引领她到达她需要到达的地方。

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读后感 第(3)篇


所谓边界,实则是一条界线,只有大家遵守边界,才能够保证生活井然有序的进行着。自由,也是建立在边界的基础上的。

孩子是一群独特的人,有自己的观念和意愿,所以好多情况下跟我们对着干,有时候确实是因为我们之间的需求或者愿望相悖,也有的时候他们是在试探我们。所以我们和孩子之间很有必要规定一些界线,前提是这些边界一定要果断自信,互相约束,互相遵守。

那些和采用双重标准的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孩子,成长会很艰难,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究竟应该在界线的哪一边才是正确的。比如,一边告诉我们自己要接纳孩子的不安,焦虑,愤怒,一边又告诉孩子有什么事情好好说,不要发脾气,甚至有时候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有些父母可能担心,如果他们与孩子之间存在冲突的话,孩子的精神会崩溃,不再爱父母或相信父母。于是,他们哄骗孩子或者让孩子分散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父母希望孩子有的行为上,不惜采用一切办法来避免与孩子争辩,让孩子无条件服从而不是当一回孩子眼里的“坏人”,直接说“不”。这样回无形之中培养出“溺子”。

其实生活中也有好多事情没有明显的界线,只要不违背原则,不跨越道德底线,适当给彼此自由,让孩子在对或错,是或非,黑或白相接地带慢慢树立自觉自律的意识。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