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包法利夫人(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3)篇

(2019-07-19 00:08:59) 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译文名著精选)

作者:古斯塔夫·福楼拜

福楼拜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包法利夫人》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一八五六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杂志》上发表,不仅标志着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史的一个转折,而且在世界范围影响了小说这个文学体裁。小说描写法国内地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悲剧的一生。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物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成为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幅现实主义画卷。

包法利夫人(译文名著精选)在线阅读地址

包法利夫人(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 第(1)篇


一群小丑,一出好剧。

“司汤达深刻,巴尔扎克伟大,福楼拜完美”这是对三位伟大作家的概括,前两位作家的作品还未接触,但是福楼拜的确堪称完美。

全书的主线很简单,女主人公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西方版“潘金莲”,刚开始福楼拜就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个悲剧,赤裸裸的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如何产生的,这就需要在阅读中找寻答案。这本书被评价说是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清算,个人认为的确能够当此大任,读到的小说中第一次没有一个让人觉得惬意的主人公,或许这才是现实,福楼拜想告诉我们的现实。




爱玛,这位乡下女子,受过贵族教育,气质颇佳,容貌姣好,对她来说这是她的资本,正是这种让人艳羡的资本,一步一步把她引入深渊,推进深渊。爱玛似乎具备了一个风月女子的所有特质,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因为福楼拜对场景的描写,我甚至也要倾心与她,不过这种想法转瞬即逝,更多的可能是倾心与福楼拜的文字。爱玛饱读浪漫主义文学,这些东西给她带来了欢愉,给她带去了希望,但是人最不应该的就是不自知,我并不是说因为她的地位而要自知,无论身处何地,幸福都是自己争取的,而不是在脑海中的空洞幻象,我个人认为夏尔,罗尔多夫,菜昂,一定程度上不过是她自己臆想的三位情夫,在她不谙世事的时候他遇到了夏尔,这时的夏尔和后来她认识的夏尔其实毫无二致,只是这时候爱玛的那种幻想需要这么一个人存在,做事“稳重”,是个“绅士”,不经意间触动了她这位少女的心弦,这里真的很佩服福楼拜的语言功底,当时看到那段场景描写的时候我的确惊为天人,好美啊;爱玛在婚后很快便发现夏尔并不是她真正中意的,因为他懦弱,无能,粗鲁,虽然他爱她,但是他缺少在她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夏尔不够浪漫,甚至可以说不解风情,就这样夏尔开始失去她了,其实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个人就对爱玛这个人物产生了厌恶,她的浪漫完全是建立在虚无之上的,她的浪漫不切实际,这种浪漫只能是臆想,她的这种不切实际把她推向罪恶的深渊,就靠着这种可怜的幻想,她把自己塑造成了受害者,似乎印证了钱钟书先生那句“婚姻即坟墓”,爱玛把这句话简直演绎到了极致,遇到罗尔多夫她觉得是对自己的解脱,更是对夏尔的报复,这里的描写真的很惊艳,很多场景的描写简直让人要放弃对主人公的厌恶,不出意外,罗尔多夫还是不能满足爱玛的想象,她本以为罗尔多夫是自己理想的情人,可是他不曾知道从看到她的那一刻起他就打算戴上“假面”,自始至终她都是和一具面具对话,看似光鲜的面具底下是多么丑陋一张脸;第二位情人的失败并没有让爱玛放弃,文章最惊艳的地方就是爱玛每次万念俱灰又死灰复燃之时,我个人觉得这三次(加上夏尔那次)的描写,尤其是入戏之前的序幕,简直无与伦比,菜昂身上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情人气质,他第一次退缩了,当了逃兵,第二次只不过是为了弥补第一次未尝的遗憾,这时候的他也是一副丑陋嘴脸,他想要的不过是她这个人,或者是“偷情”的感觉而已,爱玛经历了前两次的失望以后,在菜昂这里一发不可收拾,也正是她的第三位情夫,把她最终带进了深渊。这三位我最同情夏尔,他应该是真心爱她的,虽然他木讷,懦弱,无能,愚昧,但是他爱她,只不过她并不领情,并不愿意接受这种不浪漫的爱,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一心想要爱就在身边,却从别出寻求安慰,真是滑稽。


爱玛的悲剧也印证了王尔德那句话“人生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种是得到”。她的确是自作自受,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爱玛的影子,这可能也是人的通病“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却有恃无恐”,这句话适用性挺强,不知足是人之常情,否则也不会有人劝诫“知足常乐”,但是这种不知足应该有一个尺度,不应该是无穷无尽的,否则只会害了自己,我们可以不满足于现状,但是正因为不满足,所以才应该自己努力,努力让自己向着自己所想所愿更近一些,而不是像爱玛这样通过自我放逐自我放纵来实现这种满足,这样的人生真的太悲剧了。

福楼拜不愧为蜚声文坛的大家,他笔下的风景和人物都很鲜活,就这本书来说,我更喜欢他对场景的描写,每次读到都让人心向往之,这也是读书之乐,足不出户便可周游列国。之所以不喜欢人物的描写,并非因为写的不好,而是因为写的太好,太逼真,让我对这里面的人物敬而远之,生怕喜欢了他们有损自己(谬论,一笑耳),如果要数恶意少一点的话,絮斯丹算一个吧,但是这位药剂师家的长工未免也太软弱,他或许也是真心爱慕爱玛的;勒弗朗索瓦虽然琢磨不多,但是真是在永镇这些平庸的人才更凸显爱玛的(不凡);药剂师奥梅应该也是一个让读者捧腹的人,讨厌可能还谈不上,他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一抓一大把,为了一己私利,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尤其喜欢福楼拜每次安排给他的那些长篇大论,真真有趣至极;神甫的出场也是极有意思,我不知道福楼拜是否是基督徒,但是我个人在书中看到这些关于基督、上帝的描写时总是有不过如此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几部小说作者好像都不太喜欢(相信)上帝;勒候这位奸商的形象似乎不需要过多再介绍,书里最后比较成功的人之二便有他,包法利一家的悲剧,难道没他的份吗,他这个幕后推手却最终获得了成功,真是可笑可气;罗尔多夫和菜昂,着实没什么优点,曾经共享欢愉的情人死了,一个在打猎散心,一个在呼呼大睡,真是讽刺啊哈哈哈。书里最惨的便是小贝尔特,从出生起便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母亲冷漠,父亲迟钝,好不容易能够和父亲相依为命,缺无奈家境贫寒,父亲去世,祖母去世,那么小的年纪,承受了多少同龄人不曾有的苦难,真是让人唏嘘。

一本好书,真的能够给人很多有益的启迪,无论是知识的增长,还是阅历的丰富,都不是简单几句话能便能概括的,这本书尤是如此,寥寥几笔,浅谈一家之言,不辜负读一回书。

戊戌年冬,雨夜,于武汉南湖。

包法利夫人(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 第(2)篇

这本书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总以为这位包法利夫人是巴黎高贵的名媛,手段高明风姿绰约,即使有情事也是娉娉婷婷地在各位男士之间游走,上流社会人人心照不宣,是比安娜·卡列尼娜还要高明的小把戏。末了却是外省道路上的风土尘埃,并不怎么富有的小镇,丑恶的直白的众生,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欲,怎么样都无法美好的爱情,求而不得一次次失望的幻想。福楼拜真把外省那种土气描绘的淋漓尽致。爱情与贪欲杀死了包法利夫人。其实我挺疑惑的,爱玛那不切实际的幻想究竟从何而来。说是她看的小说呢,还是与子爵跳舞的那一次“大开眼界”?可是小说终是没那么大能量,宴会也只是浅尝辄止的一次经历罢了——刘姥姥进大观园,出去也都好好儿的。她哪儿来哪些不可遏制的幻想的呢?n以及这部书里的人心是真糟哟,竟然数不出一个善良的人儿来。也许那个絮什么丹的算一个吧;一个卡西莫多式的人物。其他人,尤其是药剂师与那个卖东西的,真是坏透了。

包法利夫人(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 第(3)篇

年轻的包法利夫人在古板的修女学院接触了描绘浪漫爱情的小说,现实生活与虚构小说让她完全迷失在幻想当中,没有体验过生活的小康家庭的小姐,根本不知道面包与爱情的关系。美貌使包法利夫人自视甚高,认为物质生活条件理性配得上她的美丽,甚至不惜用超过能承担的购买力去充实这些硬件。爱情于包法利夫人来说,是对比二字,总有下一个人会更好的想法。包法利先生对比子爵缺乏优质的生活环境,莱昂对比罗多尔夫缺乏激情,重见莱昂,又觉得罗多尔夫对比莱昂,缺一份旧情。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顶级伴侣,但可以一辈子的伴侣,最重要是看先后的出现顺序。小说出版后多年过去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能看到很多包法利夫人的影子。欲望是无止境的存在,终结于人的一生的终点,又在下一个出生的人当中生长。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