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丧钟为谁而鸣(译文名著精选) 读后感(3)篇

(2019-07-20 06:02:30) 读后感

丧钟为谁而鸣(译文名著精选)

作者:欧内斯特·海明威

《丧钟为谁而鸣(译文名著精选)》主要内容简介: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丧钟为谁而鸣》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与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堕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三天的时间里,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丧钟为谁而鸣(译文名著精选)在线阅读地址

丧钟为谁而鸣(译文名著精选) 读后感 第(1)篇


第一遍看的时候浑浑噩噩,到一半时才惊醒了一般地激动了起来。看完时大概处于一种混沌的惊叹之中,什么也说不出来。

于是很快又看了第二遍,原本模糊的场景清晰了起来,理解似乎也是有可能了。喜欢罗伯特,喜欢比拉尔,喜欢安塞谟尔,甚至巴勃罗也觉得不错。比拉尔和安塞谟尔太让人喜爱了。可以理解而无法感受的,大概就是玛丽亚了,于是就好好的想了想玛丽亚。

极度温柔的玛丽亚,却完全不是男性力量的陪衬而存在的。作为罗伯特乔丹,你受过教育,见过世面,你有理想,你来赴他国的国难,和当地的地痞流氓泼妇打成了一片。你做到了这些,是因为你自己的聪明吗?如果反过来呢,当安塞谟尔那样的穷人,比拉尔这样的神婆,巴勃罗那样的流氓到了罗伯特的家乡,他们也会受到欢迎吗?他们是真的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命运,还是这一切是战争的幻象?可是你处在战争之中,你在这些人当中,你不会想着带比拉尔去见自己的朋友,也不会想请巴勃罗去你家喝一杯,你却很自然的会想着和玛丽亚的未来。你想过带玛丽亚见自己的学生,见自己的老师。

于是故事在此延展开了,到了不现实又尽可能现实的未来。你知道玛丽亚没有受过教育,你希望她的苦难能震慑住他人,就像那些苦难震慑住你一样。你深切地这么希望,你能想象带她去见你的学生,可你不敢带她去见卡可夫。不过你不可自制地这么想,你觉得这样可以让你更容易相信这爱情的真实性,让你觉得不是死亡的迫近把你们逼在了一起。

爱情如此,友谊又如何?书的名字并不是一句设问,在看完之后,我依然会疑惑,

每个人是不是一座孤岛,

散布在广袤的海洋中。

清晨的薄雾中穿来阵阵的钟声,

那钟声是不是为你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译文名著精选) 读后感 第(2)篇

这是海明威篇幅最长的一部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小说,虽然全书的情节却只是发生在四天之内。除了很多精彩的对白,从该小说中可以窥见海明威是真的痛恨法西斯,热爱西班牙,多部作品都浸透着对西班牙的崇敬与热爱。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曾经在美国的大学教西班牙语,连偶遇到的爱情都是来自西班牙姑娘。哈哈~n看到罗伯特乔丹最后舍身炸桥,不知怎的突然想到小时候那个英雄故事《董存瑞炸碉堡》,哈哈,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中国式的英雄,唯国家与民族最大,不能有感情、不能有任何其他情绪,而且血肉是国家的。西方国家的英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他们不光有集体利益,临上战场也不忘自己的爱人、不故意扼杀自己欲望的本能,不舍弃与爱人的缠绵。生与死、爱情与职责、个人幸福与人类命运的一系列问题,才是真实的人性与人生。活着,就要接受一切、履行一切职责,死要死的有尊严和体面!

丧钟为谁而鸣(译文名著精选) 读后感 第(3)篇


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就如一段历史的纪实。罗伯特•乔丹虽然说参加游击战才一年,但他相当冷静、理智,巴勃罗扔了他的雷管和引爆器之后再回来,依然没有显的那么有诚意的情况下,他还能跟他合作,虽说人手缺少但跟对于对自己有过背叛且也没有诚意的人合作,的确需要魄力。

虽然书这么厚,但它也只写了三天的事却不拖沓,是不是因为他是海明威呢?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