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传(图文典藏版·新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8-04 06:03:57) 读后感 -
作者:吴晗
本书由吴晗先生在1948年写定。当时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泼,语言生动,正当盛年。在他笔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一个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统帅,一个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帝王,这些复杂矛盾的形象活灵活现,共同构成了朱元璋的多面人生。
朱元璋传(图文典藏版·新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开国帝王。说它特殊,主要在于他这帝位的取得,很有点纯属意外的之感,从没想过当皇帝却意外当了皇帝。大汉王朝的刘邦在还是个混混的青年时代见秦始皇的仪仗,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慨。这可以看做是一种青年立志,不过比较朦胧而已。有了这个题中应有之义,后来高祖释放劳犯,夺取天下,也就毫不奇怪了。大唐的开国帝王本是北周的贵族世家,以公侯而取天下,事故寻常。至大宋王朝的赵匡胤,本是皇帝身边的殿前都点检,渲染日久,多少有了些雍容华贵气象,野心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否则怎么至于在幼儿皇帝登基之后被一众下属黄袍加身,搞了个“陈桥兵变”,居然作威作福当了皇帝。到朱元璋时,这个节奏就变得有点尴尬了。所以朱元璋登基后也曾想给自己拉点包装,比如说自己是朱熹之后。朱熹是礼教传人,理学大师。中国的皇帝政权,一般讲究两统,一个是政统,权力来自袭承,比如大元王朝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后代,继承理所当然。再一个是道统,所谓继承儒教天命,维护纲常。拉朱熹,等于打擦边球。为朱熹是道统传人,礼教一代宗师。不过没太搞成,为朱元璋想跟朱熹后人攀根枝,偏偏对方迂腐,不会配合,只能作罢。以后,朱元璋就只好干脆自称“起自布衣”了。朱元璋一开始自然没有帝王的野心,比不得上述的几位前朝开国帝王。做和尚,当兵,都仅仅只是为了谋一口饭吃。后来不断奋斗,居然有了自己的队伍自己的地盘。朱元璋的帝王手腕,大抵是从老儒朱升给他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称霸策略以后得到正式萌发的。加上刘伯温等一类儒教具有道统思维又具备帝王之学的饱学之士的引导,慢慢也就往一个前圣后贤的路道上大步迈开了。好学是朱元璋的一大特点。我们在这里再次发现一个人的成功秘匣里:胸怀宽广是第一秘方,好学不倦是第二大秘方,说到做到是第三大秘方。将此三方揉碎成米,反复炼制,乃得不二成功之大力神丸。要注意,朱元璋未成功前的胸怀宽广是不计成本,为了取得天下容人用人奖励人。成功以后的胸怀宽广是不畏人言,为了保证天下逼人整人杀害人。为了后代的天下坐得安稳,居然敢于杀害功臣,诛灭豪强,连株带坐不计人头,同样是一种另类的“胸怀宽广”。为达目的不计天下悠悠之口,不管后世滔滔人言。这种气魄,想想就令懦怯如我辈为之胆寒。而这一点,又实实在在真乃帝王之概也。悲乎,帝王时代如此血腥之政治。成功以后的朱元璋,无论怎么学怎么仿,依然摆不脱叫花子的心理阴影。吃不上饭,没文化,这两件人生早期经历令他饱受白眼和鄙视,这是许多有钱豪族连株带坐,有才华的士人则连杀带辱的隐秘原因。对于有钱人朱元璋诛灭家族,剥夺财富,对于有才人朱元璋严于防范,以文字狱直接逼死赐死,去死的文人成批赶路,死亡的尸体成堆埋葬。后来毛泽东搞“打土豪分田地”,其实是跟朱元璋学习。至于搞文艺讲话,强调意识形态,整肃文人,为之送命者的代表前有建国前的王实味,后有本书作者吴晗。其实吴晗早该看清这个事实的,可怜他对于朱元璋研究如此之深,对于明史用力如此之透,却没看透自身的处境和现实。伴君如伴虎,可怜一代明史专家。对于豪族是采取打杀的方法,对于文人则采取凌辱的方式让其低头服软。有明一代,是汉人皇帝对文人凌辱的高峰时期,跪着奏事,廷杖,在朝廷王公大臣面前,管你年纪大小官职多高,去了衣裤露出白花花的屁股一顿猛揍。甚么斯文尊严,在太祖皇帝这里通通无效。折辱的就是你的斯文,打击的就是你的尊严。后来满人建立清朝,变本加厉,让大臣穿马蹄袖衣,仿牲畜而效行,自称“奴才”,贬人格于自辱,实在是有了前明的例子才敢这么放手去干。在政治上,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集权的时代。皇帝真正做到了一言九鼎,一句话生一句话死。宰相去势,后来干脆取消,政权治权,通归皇帝所有。中国的封建历史走到明朝,其实已经是末路。宋朝是使劲防武将,避免另一次兵变。文臣得势,结果江山亡于文臣之手。朱元璋吸取这个教训,方法是文臣武将通通都防,一切权力通通收起来由自家支配,信任被阉割了随身跟在身边的宦官,结果亡于宦官之手。所谓人有千算,天有一算。又说人算不如天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年轻的明史专家吴晗在完成本书后,曾经送阅伟人,伟人批复说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不应该对朱元璋批评过甚。可惜吴晗未得其要,一代明史大家,对于政治历史明则明矣,对于政治现实毕竟缺乏敏感。后人读书至此,掩卷一叹。2018-10-7于临汾
朱元璋传(图文典藏版·新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才疏学浅不能评价此书是否对朱元璋存在“敌意”。在我看来,朱元璋自起事到成就帝王霸业到去世,有太多值得敬佩之处。第一,起事用兵和行事,审时度势,总能恰到好处,战略眼光极其精准,能虚心纳谏,用人能加到好处发挥他们的长处,所以打败了群雄;第二,重视宣传,重视军事又明白文化的极其的重要性,提出恢复中华的口号,不知道比小明王高到哪里去了;第三,大略宏才,眼光极远,野心极大,同时又不好功冒进;第四,绝对的工作狂,建立帝王霸业之后,勤勉执政,是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人口普查和土地丈量及路引,都是划时代的进步,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皇权不下乡,开洪武之治;第五,建立中华民族的威望,没有对外邦的屈服,没有公主的和亲政策,就是硬;第六,极强的自律能力,立马皇后为唯一的皇后,卑微出身,九五至尊但不贪享荣华,始终与马皇后相敬如宾,极其重视教育。历代皇帝有很多贪享而亡,何况是卑微出生,更容易沉迷富贵。第七,其他。当然,我不否认他的屠杀有时候是挺过激的,但是哪个皇帝不屠杀呢,像胡惟庸李善长,这在任何一位皇帝那里,都绝对会下手的。而蓝玉案,则和朱标的突然去世有关。嗯,我很佩服这位皇帝。
朱元璋传(图文典藏版·新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朱元璋很了不起,从平民到皇帝,有谋略有胆识,雄才大略,善于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勇于纳谏,家教甚严,事必亲躬。人人路引沿用至今,想毕身份证就是借鉴于此吧。看来共产党能够胜利,毛泽东有很多地方都是借鉴了朱元璋的做法,比如大量设置民兵,军队闲时生产自给自足,不扰民,不掠民,当弱小时蓄积力量,当强大时主动出击,必要时联盟作战,对待周边邻国的国策等等,不得不说朱元璋是一代明君,远见卓识,不迷信,不自以为是,不沉湎于享乐,虽说有些暴虐,也不失为一个好皇帝。作者吴晗一代史学家,写的很详尽,朱元璋的一生跃然纸上,只是在写他治理国家的时候好像充满贬斥,笔锋锐利,有点突兀,把朱元璋描写成嗜杀成性,手段残忍凶狠,善猜疑的角色,连用了杀杀杀几个字,似在发泄心中不满。有人说吴晗借此映射暗讽当时的蒋介石,让史学加入了更多政治倾向,不再纯粹,看来不假,这也使他最终酿成了悲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