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龙八部(第五卷)(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2019-08-05 00:09:12) 读后感 -
作者:金庸
《天龙八部》一书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将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其中,书中人物繁多,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尽显芸芸众生百态。丐帮帮主乔峰与大理国王子段誉、少林弟子虚竹结为兄弟。他身为大宋武林第一大帮帮主,发现自己竟是契丹人,虽受尽中原武林人士唾弃而不肯以怨报怨;他身为辽国南院大王,却甘愿背上叛族罪名,最终以悲壮的自杀来阻止辽国发兵攻宋,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天龙八部(第五卷)(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呜呜看完了!
李宗盛的“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的声音不绝于耳。
段誉想娶王语嫣,因慕容复因同父异母后因神仙姐姐心魔去除而不得。
乔峰想和阿朱天地为家,不问世事,因误伤阿朱困于辽军而不得。想做个爱国人又不得,只得自杀。
虚竹想当和尚,因……算了不想说,都美滋滋有女人了还想着当和尚!
但同时又得到了什么。段誉当皇帝也算是一得,后来把段正淳的女儿都娶了也算一得。虚竹成了灵鹫宫主人,娶了西夏公主也是好几个得了。
乔峰我真是太心疼了,什么都没有,出身凄苦,一心为了宋辽百姓,心存仁义,但最后什么都没有。倘若还有阿朱也算是一点点慰藉。
最后一本看得极快。一些悬念都一一被解开的畅快感。书里自始至终倡导不滥杀无辜,心存善念,看淡身外之物,不纠结于得失与胜负……这些怎么说也跟佛门理念有些重叠的部分。
是人,就有着复杂的社会关系,牵扯这也牵扯那,像网一样。
就像书里一样,每个人都似乎有所关联,一个接着一个。期间不乏怨念,情缘,仇恨等世间寻常联系,只不过在武侠里更是夸大了而已。
在武侠里找不到更好面对实际生活的具体方式,但找得到面对世事的各种初心。乔峰记取父亲一生以来以维护宋辽和平为己任,见百姓伤亡便痛心疾首,力谏辽帝放弃攻打大宋。他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拥有众多出生入死的朋友,粗中有细,内心善良,不似莽夫。他在最后重新赢得了他人的信任,英雄在世,如此也是不枉。
有时候想想做一件事前的初衷是什么,便不会过分贪多而误入歧途。老说勿忘初心,可初心总不是说说而已,它是你的心口痣,你得褪去外衣才得见,别人看不到,自己若不时时提醒反省自己,也总是要遗忘。
总算读完了五本书,依然对书中人物念念不忘,也像他们一样在悬崖边等着奇迹,等着乔峰抱着阿紫上来,再写上四五本江湖传奇。但书总有结束的时候,人也是,无论如何战无不胜,武功如何无往而不利,他终有一死,于此,对世间万事也需看淡一些,不过是一人的一个片段,而一人无非是世界一颗尘土,其渺小不言而喻。
就这么着吧!
天龙八部(第五卷)(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无人不冤,有情皆虐。正如很多书友们所评价的,这是对于天龙八部这一荡气回肠的作品最为精妙绝伦的总结。以前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故事中的人物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者练成绝世武功了,就觉得是美满结局。看到故事中的人物不小心死于非命或者苦苦求而不得,就会为其而唏嘘感叹。而演员在诠释角色的时候也是如此。如今看罢全书,方才觉得作品事实上要表达的意旨绝非如此。众生苦,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得偿所求?惟有修心体悟方才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这一点,也正是天龙八部人物鲜明且格局恢宏的核心所在。对比于此前所看过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武功上高明的见招拆招已不再是全书的主旋律,个中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标签化的角色才是重点所在。新修版将段誉和王语嫣的结局做了修改,给予段誉一种成长的意味。尽管前后笔触明显不同,但却是段誉这个使作品首尾呼应相和之人物的点睛之笔,也因此使他完全成为了作品传达佛理的重要载体。全五卷作品中最喜欢的几个章节都是与乔峰和阿朱有关的,他们也是我觉得这本书里写得最好最深入的两个人物。乔峰勇猛悲壮,而阿朱则是满腹柔情,还有两人之间矢志不渝的深情。真是可圈可点的两个人,以及很棒的一对。
天龙八部(第五卷)(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花了四个多月才看完这部小说。去年金庸逝世,电视剧热播,想起来要看一看原著。
现在才明白天龙八部是一部悲剧。有情皆孽,无人不冤。乔峰当了大半辈子汉人却发现自己是契丹人,乔峰的爹爹是他一直寻找的大恶人,虚竹一心想当和尚却永远当不了和尚,虚竹的父母和他相认便相继死去,段誉喜欢的女子都是他的妹妹,着迷神仙姐姐最终也没在一起,慕容复做一辈子的富国梦永远也实现不了,阿朱与乔峰真心相爱到头来却是塞上牛羊空许约,阿紫迷恋姐夫和游坦之迷恋阿紫一样求而不得。。。好在最具佛性的段誉能够勘破自己的心魔,脱离无始贪嗔痴。
最后的乔峰慷慨就义,武侠小说上升到家国情怀,把整个故事提升到又一高度。
用金庸一句话总结,武侠小说不是纯粹的娱乐性作品,其中也可以书写世间的悲欢,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