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800字(3)篇
(2019-08-06 00:21:51) 读后感 -
作者:石川啄木
本书较为全面地收录了石川啄木的诗歌作品。由周作人翻译,译文语言时而节制雅静,时而肆意热情,使石川啄木那颗灼热、敏感、痛楚的诗人之心悦然纸上。石川啄木的诗歌短小精美,语言清新,独辟蹊径,因充满深刻的个人印记和况味而出名。他用现代口语来写短歌,在形式上亦有创新,打破了三十一个音一行的传统形式,创造出二十一个音三行的独特格式。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800字 第(1)篇
不得不说石川啄木的诗歌真的是非常有灵性的,我感觉他就是那种真正的诗人——有一颗诗人的心。
“ 对着大海独自一人,//预备哭上七八天,//这样走出了家门。”
他的心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说普通人遇见事情受到的疼痛感是钝感,诗人受到的疼痛可能是清晰如针刺的。正是因为诗人如此敏感,所以他们的欢乐和悲伤才能来得如此轻易,
“像是会见了//长久忘记了的朋友似的,//高兴的听流水的声音。”
石川啄木有的时候也特别可爱,
“他说:“我打你!”//我说:“打吧!”就凑上前去,//从前的我也很可爱啊。”
我觉得,能说出自己很可爱啊的人,本身就超级可爱啊。不仅能爱世界,更能爱自己。在他的诗歌中,石川啄木的真性情是一览无余的,也更让读者对这位作家心生好感。但最让我动容的,还是他对于诗这一方面的理解,让我几乎想把所有的句子都摘抄下来。
特别是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
“可以吃的诗”,这是从贴在电车里的广告上时常看见的“可以吃的啤酒”这句话联想起来,姑且起的名称。这个意思,就是说把两脚立定在地面上而歌唱的诗,是用和现实生活毫无间隔的心情,歌唱出来的诗。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像我们日常吃的小菜一样,对我们是“必要”的那种诗。——这样的说,或者要把诗从既定的地位拉下来了也说不定,不过照我说来,这是把本来在我们的生活里有没有都没关系的诗,变成必要的一种东西了。这就是承认诗的存在的惟一的理由。
——如果不是读到了这一部分,我可能至今还无法理解为什么以前要有那些古文运动啊之类的东西,毕竟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很华美的句子的,我觉得能写出那些话来的人本身就有卖弄的本领,所以对于以前的骈文真的喜欢得紧,但有些时候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如果只是为了辞藻的话,去追求一种看起来很厉害的境界,到底有没有必要?
写文章本来就是有所感而写,如果只是为了堆砌出句子,那就毫无意义可言了——除了能让别人惊叹和不明觉厉之外。诗绝对不应该是一种被高高在上供起来的东西,它应该是接地气的。我突然想起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的那种理念,就是说作者本身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的,而我们学习是为了和他站在同一个平面上去学习,不然就无所谓去理解。但我觉得诗歌并不一定是这样的,有些诗是作者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是为自己而写,所以很多时候别人踏不上步子是正常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人的情感是共通的,诗歌这种相较于工具用书、科普类读物等主要以传达精神和情感的载体,也就不存在不可被人读懂的地方,除非是作者故意进行了改编,比如阮籍的诗用了各种各样的典故,本来就是为了又能抒发情感又不会让别人理解自己而写的,那是时代背景的问题,反观现在,许多人的笔尖已经自由了,心却还囚禁在枷锁里,觉得一定要遵循某种套式,写下某种别人看不懂的意象才算是一位真正好的诗人——但他们早已失了为诗人的心。在《摇摇晃晃的人间》里,余秀华的文字虽然很质朴,但就是让人觉得读起来有味,他们的身体里的酒,本就不是为醉他人,而是为醉自己,而人们读诗的时候其实不仅是为句子而感动,更是为句子背后那颗无暇的心而动容。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800字 第(2)篇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有感觉译本应该没办法很吻合的表达到原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它独有的魅力,有译为另一种语言后无法让人感受到的魅力,而且这本书是以短歌为主,作者用三行短歌就表达出心中所想人生所历,这对译者来说难度就更高了。文末也提到了对译者的介绍,这位译者应该是现而今为止能把这本书译得最贴合原作思想的人了吧。刚开始看的时候就觉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挺消极的,“悲哀”是这本书的高频词汇,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往下读,因为作者把自己的生活与思想表达的很真实,还有就是他的每一句话,简洁而不简单,能让读者在简洁的三行字一句话里引起更深一层的思考,我觉得这就是石川啄木的短歌魅力所在吧。有几首是会让读者引起到真实的共鸣,并不是多浮夸,对仗多工整的诗歌,不过就是三行字凑起来的一句话。“把两脚立定在地面上而歌唱的诗,是用和现实生活毫无间隔的心情,歌唱出来的诗。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像我们日常吃的小菜一样,对我们是“必要”的那种诗。——这样的说,或者要把诗从既定的地位拉下来了也说不定,不过照我说来,这是把本来在我们的生活里有没有都没关系的诗,变成必要的一种东西了。这就是承认诗的存在的惟一的理由。”n这是作者本人对诗歌的看法,他认为诗并不是一种多高尚的东西,往往最接地气,最有生活气息的,才是最能让人易于接受的。所谓的追求高尚,不过是不敢面对自我的卑怯。“诗不可作得像所谓诗的样子。诗必须是人类感情生活(我想应该有更适当的名词)的变化的严密的报告,老实的日记。因此不能不是断片的。——也不可能是总结的。”n“一切文艺和其他的一切事物相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我们只是自己及生活的手段或是方法。”n一个人从来到世上那一刻,就是来感受人间的烟火气的。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800字 第(3)篇
2018.7.16-10.8
“我们并不为别人的缘故而生活着,我们乃是为了自己的缘故而生活着的。”
三行小字,也能让你眼睛溢满,可泪偏偏掉不下来,大概是太压抑了。
书中有幅插图,一个蜷缩着抱住自己的人孤零零地坐在大海中央的沙丘之上,一面祈祷着大海不要把自己依附的沙丘吞没,一面又控制不住地用人生的眼泪来寻求结束,这般矛盾挣扎,是人生啊。
他写的是,生存在世界上的种种心情:喜悦也是有的,但大多是失落,是困顿,是深沉的思念和孤独。尽管啄木有家人,诗中也写了其他人,但是在文字中,能感到他始终是一个人。
困顿、敏感、苦痛、病弱的27年终于结束。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