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心读后感600字(3)篇

(2019-02-17 07:07:15) 读后感

心

作者:夏目漱石 著,林少华 译

夏目漱石的经典代表作,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倾情翻译。长篇小说《心》是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最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我”认识了一位“先生”,后来接得“先生”一封长信(其时“先生”已不在人世),信中讲述了“先生”在大学时代同朋友K一同爱上房东漂亮的独生女儿。“先生”设计使K自杀,自己如愿以偿。但婚后时常遭受良心和道义的谴责,最后也自杀而死。

心在线阅读地址

心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心》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快十来天。划了非常多自己喜欢的句子,比如这一句。“一个能够爱别人的人,一个不能不爱别人的人,却又不能伸出双臂紧紧拥抱想扑入自己怀中之人的人——这人就是先生。”

小学的时候买了夏目漱石写的《我是猫》,到那个时候苦于外国作者的言语生涩,自己的学历也非常的浅薄,就一直放在了老家的抽屉里,直到最近看完这本《心》。一开始其实会很困惑为何我与先生不过是见过两三面罢了,就会有种“先生是我可以交心之人,然而父亲却不是。”的想法,后来读到先生写给“我”的长信,他对于k的纠结,对于自己的谴责和辩解——似乎直击了我心里的黑暗。——人果真都是利己的生物。先生最后说到,唯有死,所有的因果只留给了他死这一条道路,让我突然觉得,或许这才是最正确的结果。

心读后感600字 第(2)篇


不算是一本大书,读起来脉络很清晰。

小说早早地预示了会有悲剧的过程。“我”的作用就是为先生讲自己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原因。

有些评论把先生的悲剧归结为日本人的压抑性,并不赞同。诚然日本的小说里(我自己不够专业到谈日本文学的地步)有一种以悲为美的倾向,但是其内核并非局限于日本作家笔下的那些日本角色里。

你有关注过身边那些安静敏感认真的人吗?对有些人来说,Ta有能力触摸到人心的脆弱之处,并且因为自身灵魂的过于干净而带着悲哀的气质。这也是美好品质的一种吧,只是过于脆弱,不常伤到别人而会给自己造成损坏。

关于作者,知乎有个问题,「夏目漱石为何地位如此之高?」对夏目漱石其人及在日本文学上的作用讲得十分清晰,推荐一看。

心读后感600字 第(3)篇

“爱是罪恶吗?”
“是罪恶,千真万确。”
“为什么呢?”
“为什么?很快你就明白的。不,不是很快,应该已经明白了。你的心不是早就为‘爱’字跳动了么?”
“我胸中没有任何猎取目标。我想我什么也没对您隐瞒。”
“没有猎取目标心才动的。有了就会沉静下来,不再动了。”

看完先生的遗书再回顾前文,不觉恍然大悟。

先生为何如此别扭?

明明对后辈的仰慕和到来十分欣慰,可总是一副不咸不淡不近人情的样子;

明明深爱着妻,却因一宗陈年往事而永远无法与她做到真正交心;

明明学富五车满腹墨水,但只一味沉浸在书海里,惶惶不可终日,每天都活在痛苦、懊悔、压抑和内疚之中……

夏目先生何止是在用文字诉诸我的头脑?

他分明在用情感和血泪,叩动我的心!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