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历史的温度(套装共2册)读后感(3)篇

(2019-07-23 11:44:19) 读后感

历史的温度(套装共2册)

作者:张玮

《历史的温度(套装共2册)》包括了《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和《历史的温度: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2》两部著作。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甚至一张图,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历史的温度(套装共2册)在线阅读地址

历史的温度(套装共2册)读后感 第(1)篇


小时候老师说读史使人明智,当我们接触到更多历史事件后,内心是痛苦的,深感历史总在不断地重演,永无休止,无论过去的经历多残酷,只要有人性的贪婪和恶,历史就会再上演一次。我们学历史读文学是希望能成为一个有怜悯之心、知对错明事理的人。


历史有时候是冷酷无情的。我们总幻想着英雄会有一个圆满的终场——或者以为至少是一个悲壮的结局,但真实的历史,就是会让你无言以对。


但也正是因为历史永远是那么冷酷无情,所以,所有理想坚定,并勇于为之奋斗甚至献身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

快读完此书,我最深的体会是:当我们能从不同的视角去考查很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和看法。对于每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从教科书中、从他人口中、从政治宣传中获得的印象,也许只是片面的、甚至带有强烈的个人、阶级和政治色彩。“很多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在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当我们能放下种种观念去全面审视一个人时,我们发现很多堪称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也只局限于他的专业领域,跳出那个领域,他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于你,于我,于他,于她,世间亦无完美的人,只是你这方面更强,他那方面更突出而矣。而很多被耻笑甚至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之人,也有令人感动的事和难能可贵的品质。无论是杜月笙、张勋、戴笠、袁世凯,还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亦或是李鸿章、左宗棠和孙中山。而在这本有温度的历史故事中,我看到更多的是从人性本身的角度去写一个人,而非政治、阶级角度。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其多面性、亦脱离不了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这也决定了这个人不会是纯粹的所谓那么坏或那么好。而做为人都是有做人的局限性,这样看来,我们就更能理解一个人了。能站在历史的角度、甚至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许会让我们更有悲悯之心,看问题也会更全面。

这本书详述的台儿庄战役以及二战中英德的空战都让我非常震惊,也觉得非常震撼。没想到当时是那么艰难和艰苦,当时的人真的不容易啊!但也确实佩服他们战斗中的大无畏的精神!如今和平环境下的人真的难以想象当时的境况。

对其他历史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体育方面也加深了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以史为鉴会让我们能有更开阔的视野和心胸,并获得更大的智慧!

历史的温度(套装共2册)读后感 第(2)篇

深刻,生动,深情。五星好书。历史上芸芸众生,能留下一笔的,必有极致之处。1994年的卢旺达种族屠杀,背叛伏击杨靖宇将军的队友,脚下累累白骨的侵华日军。人心之幽暗,甚于鬼魅。死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把自己和座机当作最后一发机炮子弹的中国空军,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坚守共和的蔡锷。人心之光辉震古烁今。从这些故事中得出一个结论,生活的仪式感只是调剂品,成就人生的高度,靠的是使命感。许多名人的使命感,就是为了自己眼中的公正斗争。但区别在于:n重量不同。为自己、为家人、为民族、为种族、为全人类,境界是不同的。小山智丽和阿里都在抗议不公,前者为个人,后者为种族。因此前者广受争议,后者受到尊敬爱戴。方式不同。有的人选择自杀,如死于人言可畏的阮玲玉,以死证明清白的荣国团,有的人选择奋起,如血肉之躯迎战降维打击的大刀队,以身殉国的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可惜,可叹,可敬。结果不同。有命运的捉弄,从“欲封侯”到“孤臣泪”的“裱糊匠”李鸿章,得不到身份认同的日裔美军。有幸运女神的眷顾,致力于复辟最后靠着老婆得以善终的张勋,依靠难得的天气变化,成功撤退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读着书中的极善极恶极悲极苦极乐极喜,以及其间的挣扎,最后只觉唏嘘。以史为鉴,时时警惕吧。

历史的温度(套装共2册)读后感 第(3)篇


张玮《历史的温度》刚刚读完,初读还认为是山东作协主席张炜的作品,记得后者的小说《古船》一书购得于高密新华书店,其实是我在高密新华书店购书并不很多,但很清楚还有《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是高考前购得的,高考三天,也就是用心读了三四夜的小说,总认为是偷偷摸摸地读小说,高考结束后,父亲和声细语地告诉我读书(小说)得分时候,千万别自作聪明,自己的路自己走。

书中的很多历史事件的确让我耳目一新,似乎是写出历史的真实与真相,我还在质疑着中学历史教材,在嘀咕着是记忆出了问题还是阅读出了偏差。其实我总是相信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子书读过后有种购书的欲望与冲动。恰巧今天晚上路过京广书店谷德广场,看到了《历史的温度》(二与三),小心翼翼地问过服务员:有没有(一)?“现在没有,要的话先预订,要交纳部分书费”,我望风而逃,好在微信读书上有了第三部。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