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失格读后感(3)篇
(2019-06-06 09:04:59) 读后感 -
作者:太宰治
无奈与讽刺,愤懑与惆怅,阴郁颓废的毁灭美学的悲情演绎以纤细的文笔,书写对人生的哀叹与嘲弄,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太宰治表现战后日本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萎靡的杰作。
人间失格读后感 第(1)篇
这是一本非常悲伤的书,整本书充斥着堕落和绝望。太宰治在这本书里撕开所有人类伪装,赤裸坦白心迹,这几乎就是太宰治本人的自传,一个人渣、无赖,一个人想死的人。十八年间,太宰治自杀五次,最后一次终于成功,他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赴死。生而为人,对不起,他这样说,每个人都得面临死亡,这是不争的事实,区别在于有的人一生绚烂至极,有的人一生无赖堕落,而大多数人的一生碌碌无为。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他活着,所有的一切都可有可无。加缪说,只有死亡是真正值得争论的哲学课题,而在菊与刀的国度,死亡与快速凋谢的樱花一样,早已深植大和民族基因之中,他们追求着悲剧之美,连死都可以成为仪式。与三岛由纪夫的暴烈不同,太宰治的死更显得庸常,他就是想死,仿佛随便找到一条臭水沟跳进去就好了,不在乎任何人对他的看法,他自导自演却不需要任何观众,赫尔曼黑塞说,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太宰治就是这么一个人。但我对他毫无同情,他的心理可以理解,但纯属咎由自取,这世界没有天生卑贱,也没有注定失败,只有自甘堕落,自弃者,天弃之。
人间失格读后感 第(2)篇
挺好的书吧。斜阳之前的笔记已经说过了。那么就剩下人间失格了。人生太苦太累,对于内心敏感,感情丰盛的人来说,可能这个世界真的就是灰色的吧?有时再想,如果他第一次自杀未遂的时候,家里的父亲大人可以给与安慰与管教,而不是找比目鱼去做这样或那样的说教,大概结局会不一样吧?大概这就是结尾说的:都怪他父亲。然后说说最最心痛的就是静子吧,她是第二次的打击,而且沉重(虽然是叶子自找的),直接导致了他再也无法作为一个人去活着了,已经彻底的失望,绝望,自生自灭了吧。静子之后,他已经没有灵魂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 第(3)篇
因为简介很久不想读,因为活动买了纸书,又在手机看了一半。
怎么说呢,本书比较寂寞无聊的感觉,传达的也比较消极,挣扎于人世间的荒诞之中,无法自解,很能理解作者的一些纠结思考和心理敏感,很多也暗合了自己很多性格弱点,不同的是,个人出自农人之家,没有富贵经历,个人奋斗之中特别辛苦,却又特别踏实,渐渐对人学会宽容,爱和期待美好。
如果本书是纠结的思考,那么思考到底,世界是虚的话那么,人的存在正是要变成实,在这个漫长时间里,踏实存在过的一种实,多去看看别人,就会看到自己渺小,也看到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平凡奋斗努力之人,或许这是读书的一点感悟吧!至于作者,或许他的思考更多,亦表理解,但还是希望大家都苦中作乐,踏实快乐一些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