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蛙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4-29 04:54:21) 读后感 -
作者:胡迁
华语世界诸多名家力荐,新生代写作者中头角峥嵘的一支笔,台湾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胡迁,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以黑马之姿冲进文坛,《大裂》之后长篇力作。
牛蛙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如果你过的很开心,那么不要看这本书。
如果你过的不开心,那么不要看这本书。
如果先看到《大象席地而坐》或许我会想更多的了解胡迁。一个用一根白色绳子将自己吊死的绝望的年轻作者。
胡迁是个很纠结的人,他的死是,他写的书也是。
章宇说:
那个楼梯间的空间结构足以让他在断气前随时收手,只要他想,他的脚和手随时可以找到支撑——胡波在一个并不方便上吊的地方强行吊死了自己。宇说:那个楼梯间的空间结构足以让他在断气前随时收手,只要他想,他的脚和手随时可以找到支撑——胡波在一个并不方便上吊的地方强行吊死了自己。
而这本书呢,本书的里除了张翰妈妈以外,所有角色,都像是一个人。做的事,说的话,都像是一个人。所有的灰暗,残破,纠结,厌世,都可以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看到,而这些人全部融合成胡迁自己。
这本书说是一本小说,不如说是胡迁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自己内心的独白。
不想说更多了,只等有机会可以看一看《大象席地而坐》。
牛蛙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少年时期读的多的是韩寒,记得《长安乱》里有一个情节是释然释空师兄弟二人逃去少林寺山下的途中遇到一个很隐秘的洞,长成传说中可以在此练成绝世神功的样子,只是还未进洞便已昏去,后回到寺里,方丈和师傅又不肯透漏洞的秘密,二人不死心,再去又被昏倒,下山前方丈问他还有什么愿望,他只想问洞。后来方丈告诉他,那个洞连接寺里的茅坑,建寺几百年多少位大师出的恭都在洞里幻化为让人瞬间昏迷的沼气。就像这本书里写的用大粪来淹没城池,听起来似乎都有些扯,还有牛蛙的婚姻,说到底还是父权父权背景下,国家机器里,个人存在感的无力和渺小的折射,隐秘的提出即使被欺压者夺权之后依然还是被权利左右,无政府主义者也只是幻影,救不了一时更救不了一世,他们要的只不过也是暂时的崩塌和毁灭。与其看着一切乱糟糟,不如就让它成为废墟,其实废墟或者在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更乱糟糟。就像几千年来战争的绵延,新旧帝国的交替,文明的递进,也不过都是淹没了原有的野蛮,而产生出新的野蛮,但面对此情此景能怎么样呢,有点自知的某部分人类太了解自己的渺小了,所以他们还是更愿意飞蛾扑火。就像给《搏击俱乐部》里的最后的那个长镜头的最好解读是,如果下一秒就是世界末日,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牵着手,看这个世界慢慢崩塌。。
牛蛙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总觉得胡迁与余华的书有点相似,那种惨啊冷漠啊丧啊……暴力起来简直可以感受到文字里“新鲜”的敲击感……
“这就是人的逻辑,因为曾经受到伤害,所以做什么,怎么做,就都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前些天差点看抑郁,歇了两天想明白了,没成想这句话和我的想法简直不谋而合,虽然并不一定有多少人认同。别给自己的痛苦找借口,有时候不过是自己想痛苦,然后借着痛苦去“堕落”。
哈哈,我可能就这么“积极”,尽管我也认为人生其实没啥意义,生活其实也是真特么一言难尽,没有什么所谓人和事给谁以拯救,但是我还是想好好过日子。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