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无聊的魅力读后感(3)篇

(2019-02-14 18:14:42) 读后感

无聊的魅力

作者:阿兰·德波顿

阿兰·德波顿,英国畅销书作家。擅长以小喻大,举日常琐事,说生活哲理。以简御繁,随意点染,引人举一反三。其文委婉飘逸,简练雅洁,深得英伦古典散文之趣旨。《无聊的魅力》为随笔集,语言洗练、笔调沉蕴,于纤悉之事、颦笑之间,尝试寻找幸福的主旨。忧伤何以成为快乐,机场何以成为风景,无聊何以变得充满魅力,在一切意想不到的地方收获幸福,是德波顿一贯的追求。德波顿以其丰沛的意象、横溢的才情,将感性与理性、随想与哲思熔于一炉。读者或可借助英伦才子的生花妙笔,调整心态,转换视野,舒缓生活的压力,体悟人生的真谛。

无聊的魅力在线阅读地址

无聊的魅力读后感 第(1)篇


生活品质,就是一种追求美好的精神:积极地、努力地追求爱的能力,快乐的能力,欣赏的能力;拥有精神的富足,物质的恰好,亦尊重内心深处的渴望,不断为健康储蓄能量,即使在平淡生活中,也有怡然自得的乐趣。生活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活的品质。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无聊的魅力》,短小精悍,机智洗练,如何愉快地忧伤难过,如何在平凡世界里兴致勃勃地‘’无聊‘’,如何在无奈苦旅中乐观地拥抱‘’黑暗‘’,如何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收获幸福……


一本书之所以成为一本‘’好书‘’,是因为我们在对的时候读了它。

翻过‘’论漫画之精妙‘’掩书而笑,无聊已经消失,忧伤早已不在,这是一位诚恳谦逊的绅士,把他看到的、理解的东西付诸于日常的思想札记,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处境,突破思维的惯性,放开视野,转换心态,平凡而智慧地生活。


也许不快乐的源泉,正来自我们用单一的视角看待世界


《无聊的魅力》并不是阿兰•德波顿最出色的随笔集,但读完之后竟然发现,其中的每个章节就像是阿兰一系列随笔集的楔子和提纲挈领: “忧伤的快乐” 融汇了《哲学的慰籍》的元素; “机场散心” 是《机场里的小旅行》的浓缩;“为爱撒谎” 是《爱情笔记》的片段; “工作与幸福” 很明显是那本《工作颂歌》的前奏;“成人参观动物园的启迪” 更像是《身份的焦虑》的序幕; “无聊地方的魅力” 则有阿兰最著名的随笔集《旅行的艺术》的影子; “写作如何再现生活” 无疑是《拥抱逝水年华》的提炼。

跟随阿兰•德波顿的脚步,从一幅画,一本书,一次旅行,一段感情,从生活展现的每一个角落里,感受一种悲观的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即使这个世界有时令人失望沮丧,但我依然对它充满希望,依然可以安然面对。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我们在黑暗中掘地洞之余,不要忘记努力化眼泪为生活智慧。


阿兰•德波顿,英伦才子,在文学、艺术、哲学间自由进退。他一直把自己定位成随笔作家,如果硬要从他的书中一窥深奥哲学的话,那你大抵不会满意,因为那可不是他写作的初衷。

但他确是一位可爱的作者,才情丰瞻纵横,笔触机智沉蕴,眼光穿透常态,把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生活日常写得引人入胜。

他擅于把人生感悟融入哲学思辩,既讲故事又讲道理,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传神画面,那些意味深长的细节,折射出生活的真实本质。他带着一种置身事外的冷淡幽默,把艰深晦涩的哲学,化作温和的、接近普罗大众的生活智慧哲学:

从哲学中寻找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答案和慰藉,以达观的态度和好心情来应对生活中意想不到的挑战。 


你问我有哪些进步?我开始成为我自己的朋友。


不要因为事与愿违而感到惊讶,世间本来就是如此,因为这个宇宙比你大得多。


工作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气泡,让我们置身于其中,使人生臻于完美。它赋予我们大权在握的感觉,使我们有尊严地感到疲惫,把食物摆上餐桌。


不存在什么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每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都会打破生活的平衡。


成熟的爱是一种有性关系的友谊,相处和睦,令人愉悦,彼此回应。


智慧是教不出来的,只有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发现,没有人可以分担,任何人也不能代劳。


如果有了知识,我们反而失去了没有它倒能够享受的宁静,有了知识,我们的生活状态还不如皮朗故事里的猪,那要知识作何用?


阿兰的写作明显受到普鲁斯特、蒙田、苏格拉底等作家和哲人的影响。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蒙田的《蒙田全集》太高大上了,不妨去领略一下阿兰•德波顿的《拥抱似水年华》 和《哲学的慰籍》。


一如 幸福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活动,读书,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书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了解社会,了解生命,回头注视自己,重新校准对生活的期待,学习以一种睿智、通达、柔和的态度看待我们身处的世界。


2019.6.8

无聊的魅力读后感 第(2)篇


阅读阿兰·德波顿让我感到幸福,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在无聊、单调、压抑、苦闷的大学生活中,能够得到一位诗意灵魂的触碰和慰藉,多好啊!

在对中国读者的序言里,德波顿先生,这样写到:

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

书的伟大之处就是发掘读者潜意识里已经拥有的或曾拥有过的想法、理念和情绪。读书不是为了让我们变成作者,而是在作者思想的帮助下,成为我们自己,并且更加坚定地热爱自己,也热爱他人。

与任何伟大的艺术家接触,都能产生一种效应,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开始关注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事物,这些事物我们能够理解,而艺术家则体会深刻。

我们有时候读不懂一幅画,因为我们没有进入。我们只是在看画,而没有把自己想象成这幅画中的一只静物或是眼神深邃的主人公。我们读画,是在画家的帮助下,建立起另一个有无限空间的视野。艺术的魔力就是,让我们为任何事物的涌动而惊讶、咋舌、继而进入作品,成为作者的朋友。

爱情的反讽之一,你越不喜欢一个人,你越能够信心百倍、轻而易举地吸引她

我真的是因为看到这句话,才来读这本书的。我时常会因为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极微妙的小事物而惊心动魄,而潸然泪下。

爱情未必是这样的,但是这样讲,就带有一点暧昧的余味了。比如一个女生通常说:“好讨厌呐!”诸如此类,爱情里最真挚的感情是反讽的,也是的伟大的。

 沉默是严厉的谴责。与一个缺乏吸引力的人在一起时保持沉默,意味着对方是无聊之人。而与一个充满魅力的人在一起时保持沉默,你肯定会认为自己才是那个无聊透顶的人。

我时常是这样的感觉,感觉自己无聊透顶,感觉自己很木讷,在喜欢的人面前总是笨嘴拙舌的,一点乐趣没有。后来发现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长时间这样,就不正常了。说明两个人根本没有可以get到的点,仅仅是一厢情愿。

陷入对一个人的爱真是太容易了。或者至少可以说陷入一种对另一个人的强烈的激情真是太容易了,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称其为爱、迷恋、病态或幻觉。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感情太过丰沛还是性格太过炽热,总之,我很容易喜欢上一个人,姑且叫做多情吧。但我有时常陷入困惑和烦恼,然后对这种隐隐绰绰的感情自我批判,自我否决。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也许我真是个多情的种。

感谢阿兰·德波顿先生给我一盘思想盛宴。像什么哲学味的散文,水粉色的小说等等,我觉得都挺好。

无聊的魅力读后感 第(3)篇


本书名字虽然是无聊的魅力,但是它最大的魅力却是让人如何战胜无聊,作者通过一篇篇随笔,把哲学融入到生活的小事当中。正如书中讲到,爱情的反讽之一,你越不喜欢一个人,你越能够信心百倍、轻而易举地吸引他,强烈的欲望使人丧失了爱情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漫不经心,你如被人吸引,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因为我们总是把最完美的品质赋予我们深爱的人。

    作者讲的很多身边的小事,甚至可能让人觉得是非常无聊的事,却从中揭示着一个又一个的哲理,虽然平时毫无波澜,却让人读来倍受启发!这可能是本书最大的魅力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