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文心 读后感(3)篇

(2019-01-05 06:12:07) 读后感

文心

作者:夏丏尊 叶圣陶

知识是枯燥的,故事是有趣的。把知识巧妙地融进有趣的故事,读故事时习得许多知识,无疑是最理想的学习方法。《文心》就是这一成功方法的典范。夏丏尊、叶圣陶二位先生凭多年教学经验,用《文心》里的32个故事,讲解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平易近人,寓教于乐,多年来受到无尽读者的赞誉。本次《文心》再版,加入吴浩然先生民国风插图,形象再现民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代读者不仅能借《文心》轻松愉快地学习读与写的知识,且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民国。

文心在线阅读地址

文心 读后感 第(1)篇

笔记:n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重叠法n拟人法n承接和转折要注意n写过的再看一遍 不好的地方完全修改满意为止n表达情感不充分n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在当时展开,而是以一种事后的感觉呈现。行文很简洁,而且有种着急想知道“究竟写了什么”的吸引力。文章常见3种毛病:1.用词不准确,2.意义欠缺或累赘,3.意义不连贯n游记本来有两种写法。像你所说的,把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平平板板地记下来,这是一法。依了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犹如用画笔作一幅画一般,这又是一法。前一法是通常的‘记叙’,后一法便叫作‘印象的描写’。”n单就游记说,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能把印象写出,却同画一幅风景画一样,这就是‘描写’了。”n人家看了你的路程图,至多知道你到达过哪里,看见过什么罢了。但是,人家看了你的风景画,就会感到你所感到的;不劳你解释,不用你说明,一切都从画面上直接感到。像这样截取一段来着手,叫作‘部分的描写’。大概印象的描写同时须是部分的描写。如果要一无遗漏,从出门写到回家,就难免有若干部分是平平板板的记叙了。”n也不限于游记;除了说明文字和议论文字,都可有两种写法,一是通常的记叙,一是印象的描写n我们在学校里表演的戏剧,总是几个人在那里对话,在他们的对话里,把故事的前因烘托出来,让看戏的人明白。一个人独自的时候是很少的,即使有,也大都是简短的惊叹语之类。至于一个人来到戏台上,告诉看戏的人他是戏中的某某人,他的境况怎样,他的品性怎样,眼前他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情,那是绝对没有的。这等办法,在情理上原是讲不通的。一个人想去访问张三,旁边并没有别个人,他自言自语道‘我要去访问张三,就此拔脚前往’,这不是痴汉吗?然而戏剧里不这么办,难以使看戏的人明白剧中人在那里做什么,就只好这么办了。记叙文把人的思想、行动和话语叙在一篇里,那些戏剧呢,把剧中人的思想、行动和话语统教演员唱出来、说出来,不是差不多吗?”n题材是选定的了,‘一·二八’战役。我们现在先要考虑一下,有几个场面是必需的。然后可以确定编多少幕,然后可以确定每一幕的内容。”n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见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n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辞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n思想内容是靠多读书多体验的,普通人只有普通人的思想,无法可求速效,只好终身修养。一般人平常所犯的毛病是文法的不正与用辞的不当。我近来于读书或一人默想的时候,每遇一辞,常联想到这辞的相似或相近的辞,使在我胸中作成一个系串。譬如说,见到‘学习’这个辞,同时就想起‘练习’‘研究’‘探讨’‘考究’‘用功’等辞来,见到‘怒’这个辞,同时就想起‘愤’‘恨’‘动气’‘火冒’‘不高兴’‘不愉快’等辞来,见到‘清静’这个辞,同时就想起‘干净’‘清淡’‘安宁’‘寂静’‘恬淡’等辞来。我把这些一串一串的辞在胸中自己细加比较,同一串的里面,哪个范围最广?哪个范围最狭?哪个语气最强?哪个语气最弱?一一要弄得很清楚。背景的功用,在乎借了周围的环境把事物衬托,使事物的情味表现得更明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n编戏剧先要规定场面,我想作小说也是这般。小说的作者还得留意着时令,然后自然景物、人事季节才和叙述到的故事相应。小说里写一个人物就得有一个人物的性格。同样碰到一件事情,第一个人物非常高兴,第二个人物却看得淡然,第三个人物竟忧愁起来:这因为他们性格不同的缘故。并且一直叙述下去,那三个人物的性格必须始终一贯;即使高兴的变得颓唐了,淡然的变得热心了,忧愁的变得快乐了,也须有可能的因由,无理取闹地乱变是不容许的n可以看出很多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所以那是一个宜于写小说的题材。”n须是把这种意义含在故事中间的才是小说。因为要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所以整个故事的每一个节目都须含有暗示的力量;n作者丢开照抄实事的办法,而根据他的经验,去选择人物,布置节目,创造出一个故事来。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它的手段。可以打个譬喻来说,叙事文好比照相,只须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说却是绘画,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的。”n在你们的经验里,你们一定常常发见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把捉住这些意义,然后去选择材料,布置结构,这样,你们的小说即使不怎么出色,至少是值得一看的习作,不是单只叙事的叙事文了。”n譬如我们看见一幅很好的图画,想把它记述出来,其时我们回问自己道:记那画面上的景物呢,记那幅画的布局和设色的技巧呢,还是景物和技巧都记?n如果记景物,哪一景、哪一物最引起我们的注意呢?如果记技巧,哪一部、哪一色最受到我们的赞赏呢?n或者准备把最引起注意、最受到赞赏的部分作主,依次说开去;或者准备把这等部分留在最后说,前面先说及那些比较不主要的部分:于是全篇的次第便确定了。文章的写成,最要紧的自然是‘说些什么’。这是所谓内容。有什么可说了,最要紧的是‘怎样把它着手组织’。这好像属于形式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并非可以这样判然划分的。组织得适当,内容就见得完满、充实;组织得不适当,甚而至于没有组织,那就影响到内容,使它不成一件东西。所以,内容靠着组织而完成,组织也就是内容的一部分。在心中自问:‘如果叫我来写将怎样?’对于句中的一个字这样问,对于一句的构造和说法这样问,对于句与句的关系这样问,对于整篇文章的立意、布局等也这样问。经过这样自问,文章的好坏就显出来了

文心 读后感 第(2)篇


夏丏尊与叶圣陶的书《文心 —— 不一样的国文课》,以故事的形式谈国文,谈写作,读起来很轻松,也很受益。


在第二十九章《习作创作与应用》中,谈了文章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写文章的习作,以及文章的创作之间的不同与关联。


“再说文章,诸君的写书信,是应用之作;作文,是习作;将来择定了题材自由地无拘束地去写出文艺作品来,便是创作。”


“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应用之作只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


“创作、习作与应用之作三种,这是很对的。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应用,才能谈得到创作。”


由这几段话可以了解,创作最关键的练习。练习达到一定的量和程度以后,才能在生活中应用,然后才能达到创作的水平。




“真正的画家,终身在写生上用功,真正的文学家,虽至头白亦手不释卷,寻求文章的秘奥。


每每看到别人的文章,都会觉得很受益,但是到了自己下笔,总是有匮乏感。甚至很多时候会觉得很丧气。




坚持写作不止为了写好,写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情绪的宣泄和理顺。


有位教写作的老师说写作的秘诀“写,就是了。”

文心 读后感 第(3)篇

《文心》有感n初读文心首篇,便被吸引,丏尊圣陶两位老师的文章果真不同,边看故事边教人学习的功夫:习字,选书,读书,识书,品书,写作,修辞。整体给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如何“读好书”即读一本好书亦或读好一本书,首观其貌,然寻其味,再悟其道;从浅入深,循循渐进,不可急切,也不可怠慢。曾文正公说: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志识恒,此三者缺一不可。我想这也是很好了,愿读书,完毕后其义自见。一部分书友都感叹当初没有遇到如仰之般老师,叹青少年时期如看到《文心》这类书籍,或可少走许多弯路,另学到许多学习之道。初时也有此想法,不过细读之下,我又在想,年少时读来又会有哪些感悟和体会呢?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