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桃花扇读后感(3)篇

(2019-02-05 05:16:20) 读后感

桃花扇

作者:孔尚任著 夏清影校注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所著昆曲剧本,本书做了全本注释,重新设计了排版。古今阅读习惯不同,古戏本上人物出场只写行当名,有时一出戏会有多人使用同一行当,容易产生歧义,所以本书将人物的指称从行当名全部换成了人名。本书虽然有部分形式改动,但在文字校注方面诚意考究,以最早的康熙介安堂本为底本,同时参校西园本(乾隆)、嘉庆本、兰雪堂本(光绪)、暖红室本(宣统),尽量保留了康熙间刻本的原貌,在个别不通或缺失处参考善本择优校正。血染扇面画作桃花,血染江山何处桃源?果麦典藏版《桃花扇》为你讲一个倾国之恋的传奇故事。

桃花扇在线阅读地址

桃花扇读后感 第(1)篇


爱情,一直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它“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论贵贱、不论贫富,......”《桃花扇》作为我国历史上一部杰出的爱情历史剧,是清传奇的巅峰之作之一。作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其中,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是故事发展的主线,“桃花扇”是两人坚贞爱情的凭证,同样是作品的一个线索。《桃花扇》是一部充满温情的作品,其中不乏亲情、友情及爱情。而《桃花扇》所描写的婚恋观不仅是这三情的结合体,同时也交织着其独特的思想内涵。透过作品,传达出一种平等开放,打破门第,体现出“特殊”贞洁的婚恋观。《桃花扇》作为我国历史上一部杰出的爱情历史剧,是清传奇的巅峰之作之一。作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其中,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是故事发展的主线,“桃花扇”是两人坚贞爱情的凭证,同样是作品的一个线索。两人的爱情,是以缔结婚姻为基础的。可婚恋观就不同,它不仅仅是代表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融合。“婚姻是一定的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成为配偶的结合。”  《桃花扇》中的香君与侯方域,他们的结合,是被社会制度所允许的。到了明末,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娼妓行业也呈现出一个新的繁荣局面。明代的江南名妓,已经不是单纯靠出卖肉体换取生存物质的愚妇,她们更多的是有自身独特人生价值的有才情的女子。妓女的才情逐步得到名士的认可,名妓可以以平等的人格参与名士的机会,有了更多人格独立的空间。到了《桃花扇》这里,以李贞丽、李香君为代表的江南名妓得到了一些社会名流的认可,与他们平等交流,与侯方域缔结婚约,是她们得到社会认可,最充分的体现。“婚姻缔结的基础应当是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而不在于门第的高低、财产的多寡、权势的大小、容貌的丑俊、才情的敏拙。”这便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婚恋观。可从中国古代的大背景来看,要追求这样的爱情及婚姻,往往是不可能的。许是敢于打破,方显珍贵。《桃花扇》中的爱情主线,总是遭遇挫折,男女主为了追求向往的爱情,突破重重困难终得眷属。

桃花扇读后感 第(2)篇


全篇看下来,本来期待的爱情故事并非主戏,实则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

《桃花扇》打破了古典戏曲的三大套路。其一,不再是才子佳人大团圆结局,最后失的失,散的散,一派凄凉。其二,打破了人物的脸谱化僵局,不论是主角如侯方域,既有才有情有谋略,也有文人的懦弱短见;反面人物如阮大铖,戏曲上成就很高,误投宗派而一心缓和与各派的关系,却遭到个派人物的鄙夷嘲笑,一步步走向黑化,人物性格变化有理有据。“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反派,都是被时局推着走,这才是真实人性,读着才亲切。” 其三,割裂了英雄和美人之间的关系。“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人可以为了信仰而生发出勇气,不像传统戏曲里面的男主角都是为了美人而考取功名,甚至为了美人不惜生命。侯方域,末世幕僚,戏曲开场还有点风流,后来辗转庸碌,一事无成,连爱人也无法保护,是一个充满了孔尚任自嘲式的角色。

桃花扇读后感 第(3)篇


去年考研期间,边复习边读《桃花扇》,后来由于复习任务重,被迫放弃。从头在读,没有做过任何笔记(去年几乎是抄下来),期间查阅过一些人物生平,用来比对,比如说杨龙友这个人物,正史中是比较符合士大夫形象的,是正面人物,但在本剧中,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形象,他是一个实在意义的人,也就是末尾点评中的“灰色人物”。

再从戏中人物来分析,按照正常情况,面对亡国,上下都应齐心而上,明末弘光时期却继续承袭党争以及文武大臣之间的相互猜忌,孔尚任的写作本就是为揭示明为何灭亡,各派利益不能妥协,矛盾反而更尖锐,不亡倒也怪了。至于写作方面以及人物形象设定方面,本剧后跋缀一精彩评析,可谓中肯。《桃花扇》之经典,不在于它精述历史故事,而在于它把每一个人物都真实地表现出来,呈现正常的人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