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人鼠之间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7-17 06:48:18) 读后感

人鼠之间

作者:约翰·斯坦贝克

莱尼身高两米,力气大得吓人,但心智像个孩子。乔治从小和他一起长大,是他最好的朋友。乔治带着莱尼到处打零工糊口。莱尼单纯善良,可常常闯下大祸。莱尼每次闯祸,乔治就必须带着他逃亡,永无休止地流浪。乔治和莱尼有一个卑微的梦,希望有一天可以存够钱买一小块地。他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种种菜,养鸡养猪,养莱尼最心爱的兔子。他们可以不必再流浪。他们又流浪到一座农场。这一次,永无休止的流浪终于到了尽头,梦想也到了尽头。乔治终于帮莱尼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莱尼永远不会再闯祸,永远不会再受伤害,永远不需要再逃亡……

人鼠之间在线阅读地址

人鼠之间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这本书很薄,但很充实。文章前后照应的环节很多,对悬铃木、河里的那条蛇、乔治戴帽子压低帽檐,看书仔细能前后联系,肯定会发现很多细节。


  • 1.我并不喜欢乔治,确实莱尼不聪明,很多事情不能让他做,但是乔治安排莱尼是那么的习惯自然,让我不舒服,他们两个人并不平等。

“当然吃了,你去弄点柳树枝来吧。我铺盖里还有三罐豆子。你去生火。你把树枝弄来之后,我会把火柴给你。然后咱们就热豆子,吃晚饭。”


  • 2.乔治两次扔掉莱尼的老鼠,都没有告诉莱尼原因。直到莱尼哭了才说原因,我觉着乔治在心里潜移默化的就已经把自己凌驾于莱尼之上了。莱尼把乔治当做自己的一切,可乔治是那个更“聪明”的人。

  • 3.莱尼不聪明,是个大孩子,非常依赖乔治,甚至有些卑微。


“你如果不想要我了,我可以到山里去,找个山洞。我随时都能走。”


  • 4.农场里都是孤独的人。人是社会的产物,一定要融入社会中,需要朋友,需要交流,需要思想之间的碰撞。而农场里的人没有这些,很孤独。现在很多工作环境都是如此封闭,都是现代的“农场


没有被提及真正姓名的柯利的老婆。

“一半的时间在找柯利,一半的时间柯利在找她。”

多么可悲啊,她真的很孤独,没人说话,只能靠找柯利为借口到处搭讪。她化着精致的妆,却没人懂得欣赏。


  • 5.结语

乔治可以因为莱尼犯错,陪莱尼一起流浪,乔治还是很珍惜与莱尼的感情。乔治刀子嘴豆腐心,嘴上无数次说着自己一个人该多好多好,但仍然舍不得放弃莱尼。

但这次莱尼犯了大错,他失手误杀了柯利的老婆,乔治如果跟他一起出逃,按照当时的刑法应该也要被背上罪名吧。

就像斯林姆说的“好人一定不聪明,聪明的一定不是好人。”在这时“聪明”的乔治在极短时间内就做了决定,放弃莱尼,这样自己才能在农场待下去,每个月挣五十块钱,去一次妓院,去打台球。


莱尼和乔治还不是孤独的,“因为,我有你,你有我”,乔治在最后关头也是寄希望于乔治,“他抱住双腿,把下巴支到膝上。”害怕、无助的等待着乔治的“救赎”。


真是想不到乔治会做此决定。简短几句对话的功夫,就决定偷枪,送走莱尼。


合上书,留在心中的有莱尼童心的一面、有对农场里的人孤独的感叹、有对梦想迫于现实而妥协的失落、有对乔治放弃莱尼的埋怨。。。


(在揣摩角色内心时,也折射出我的内心,考虑事情消极,会偏向于不利的一方面发展,有点偏激。)

人鼠之间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刚开始看只是觉得作者斯坦贝克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性格鲜明到你能捕捉到他们的模样。可是看到后面,故事的发展越来越吸引人,而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其实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一对惜惜相惜的人互相为伴,互相支持的故事。但其中充满了孤独、脆弱、疏离、希望、悲悯,直到最后的失去。

其中力大无比的莱尼是人尽皆知的大傻,可他却对乔治说:“咱们互相在乎。”而乔治说:“莱尼是个好人,当个好人用不着太多头脑。”他俩在一起最多的就是憧憬未来,希望有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地。

莱尼的执着感染着乔治。可是蠢笨胆小的他却难逃一死。在那样的时代人和鼠一样的脆弱,不管身份、地位如何跨越生命都不堪一击。

农场主的儿媳妇儿就是一例,她孤独到与大傻莱尼倾诉苦楚,最后死于非命。这是她没有想到的,但我们仿佛已看出端倪。事后作者这样描写她的死相:“所有卑劣、盘算、不满和对受人关注的渴望都从她的脸上消失了。”看到这儿心里咯噔一下,对于某些人来说死亡也许是最好的归宿。

如果说这本书很丧,也是希望与失望中的无能为力。它暖就暖在这里,不是背叛,是我无能为力。

作者约翰·斯坦贝克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相,孤独与幻灭的永恒,但即使如此,只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一定要活下去。

故事的背景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大批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他们同书中的主人公乔治和莱尼一样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流浪,通过打短工艰难度日。而作者约翰·斯坦贝克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最终写下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人鼠之间》。并于1962年凭借该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斯坦贝克于1902年出生于美国。《人鼠之间》发表于1937年,该书一经上市就大获畅销,两年后,他再次出版《愤怒的葡萄》,获得普利策奖等系列奖项。

人鼠之间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关于承诺、孤独、希望和失去之书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代表作

•美国中学10部必读经典之首,大多数美国人都读过的一部真正的文学经典

•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爱尔兰众多高中必修课程

•托福考试推荐文学读物

篇幅很短,不到一个小时就读完,可以说是精炼而又意味深长,通篇无一句废话出场的角色和物品全都各自的用处。无论说是隐喻还是明喻,都让人读得难受,只因所写的确实如此。就算没有1972的大萧条,生活里也会出新的幻灭、心灰意冷。

只不过是以别样的方式。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